心脏房颤一定要及时治疗
房颤:不容忽视的严重病症
我们不能轻视房颤的危害,因为房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病症,它带来的风险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必须纠正那些轻视房颤危害的说法。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比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更为严重。这是因为房颤使心率加快,可能导致心衰恶化,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房颤无疑为其雪上加霜。
在我国,房颤患者数量庞大,估计有800万至1000万之多。房颤发作时,心率迅速升高,达到每分钟100至160次,不仅远高于正常心率,而且心律绝对不规则。患者会感到心慌、胸闷、乏力等不适,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这种病症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和栓塞风险,华法林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选择。它适用于有卒中高危因素或多项中危因素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服用华法林过量可能导致致命后果,因此需要频繁抽血化验进行监测。阿司匹林是另一种抗栓剂,适用于卒中低危或一项中危因素的患者,能使卒中风险降低22%。
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目标。遗憾的是,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体有效性不高。胺碘酮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1年后房颤控制率仅为50%至65%,且随着时间推移效果会逐渐减弱。胺碘酮的全身副作用较明显。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最有前景和进展最快的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后70%的患者可以痊愈。对于持续性房颤,这个比例可达60%。经导管消融根治术后,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也会有所改善。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认可。
欧美学会的指南中,导管消融被推荐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手段。对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年龄小于75岁、不伴严重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小于50毫米,导管消融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面对房颤这一病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降低房颤带来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