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早期和潜伏期的症状
人体感染病毒后,会首先进入临床所谓的急性感染期。在这一医学上的“窗口期”,虽然大部分感染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仍有少部分人会经历一些艾滋病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实际上是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反应。
对于艾滋病早期症状,我们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首先是一般性症状。在这一阶段,感染者可能会感到虚弱、全身无力,体重也会在短期内急剧下降,甚至可能达到10%以上,最严重的情形可能会降低40%。这些症状在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是消化道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会引发腹泻。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能对这些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再次是神经系统症状。在这一阶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智力减退、精神异常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头晕和头痛等表现。
还有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症状,表现为弥漫性丘疹、疱疹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炎症及溃烂等。
在急性感染期结束时进行的末稍血检查,通常会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有减少,而单核细胞数量增加。急性感染期过后,就进入了无症状感染期,这一阶段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已经有艾滋病毒存在,我们称之为艾滋病的潜伏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艾滋病感染者在此阶段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处于静止状态。艾滋病潜伏期并不是病毒的静止期或休眠期,病毒仍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的存在对早期发现病人和预防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潜伏期的长短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从感染HIV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难以预测。一般认为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10年。据报告,从感染病毒到发病的时间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的艾滋病潜伏期相对较短,平均为12个月。在潜伏期内,建议感染者采用一些敏感的方法来检测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这样可以预测未来5年内发病的机率。这对于及时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