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对组织具有损伤作用的念珠菌毒素
来自英国阿伯丁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白色念珠菌中介绍了一种特殊毒素Candidalysin,该毒素在人类粘膜感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我们都知道,某些真菌会释放毒素,一旦被机体摄入,可能会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那些能在真菌感染过程中引发组织损伤的特殊分子。在致病性真菌中,并未发现会损害宿主机体组织的毒素。而现在,研究人员在白色念珠菌中发现了这种名为Candidalysin的毒素,这种毒素能够在机体细胞膜上打孔,从而破坏人类细胞。
白色念珠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酵母菌,常“居住”在人类肠道中,通常引发如鹅口疮等疾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以口腔粘膜为模型,揭示了Candidalysin毒素致病的分子机制。白色念珠菌引发的口腔感染在HIV患者、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和老年个体中较为常见。
研究人员深入调查了白色念珠菌和宿主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并阐明了Candidalysin确实能够损害宿主细胞。研究者还详细研究了真菌毒素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何科学家们花费多年时间才找到这种关键毒素分子呢?原因在于,研究者在其他致病性微生物中发现了类似的毒性化合物。在白色念珠菌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大型分子多肽,并明确了编码这种多肽的基因。尽管知道这个基因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其功能。于是研究者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成功检测并分析了这种分子特性。他们认为这种多肽分子在真菌细胞中被切割成小型片段,而Candidalysin正是这些多肽片段中的一员。
Candidalysin的产生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白色念珠菌通常以无害的酵母细胞形式存在,但当其形成侵袭性的菌丝时,就会释放毒素Candidalysin。一旦毒素被机体识别,免疫系统就会发出“警报”。令科学家们困惑的是,为何白色念珠菌会形成具有毒力特性的菌丝?这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来解答。这项研究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新机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对Candidalysin毒素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理过程,从而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