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天,因为与同事发生口角,我愤然回到办公室。突然间,心跳急剧加速,让我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慌乱。同事发现我的异常后,建议我去看医生。那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是病症的前兆。
在诊所里,我描述了症状,医生开了镇静剂,让我按时服用。仅仅半小时后,心跳恢复正常,我又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工作。我对这种病症一无所知,加之年轻气盛,对自己的身体并不特别在意。我以为症状消失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一个月之后,我意识到这种病症的严重性。遵医嘱继续服药后,我曾一度觉得头脑晕沉,以为病已痊愈。停药之后,心口不适、夜晚失眠的症状让我意识到病未痊愈,必须继续治疗。
几天之后,从一位同事口中得知,我可能患上了精神官能症。这位同事是病友,他的经验告诉我,这种病源于长期忧郁或重大刺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休养。虽然我有所警悟,但并未特别在意。
那段时间,家庭的关系让我心情郁闷,精力透支,身体亏损严重。发病前,我常常情绪不稳,外出散步。如果那时我知道这是发病的前兆,或许可以及早预防。我一时的疏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在精神科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药量逐渐减少,睡眠也逐渐改善。我一直抱着乐观的想法,以为自己很快就能痊愈。一次小小的生气,让一个月的治疗成果付诸东流,剧烈的心跳再次发作。
此后,病情逐渐加重。尽管药量增加,却效果不佳。失眠让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时,外界的一点刺激就会让我全面复发。这些刺激可能是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好的脸色,甚至外面的声响。一有刺激,我就会精神紧张,肌肉也会僵硬。
尽管我通宵不眠,却并未感到疲倦。反而,我的思维格外活跃,但都是关于绝望的事情。我钻进了牛角尖,越陷越深,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放松自己,如睡前喝牛奶、听轻音乐、洗热水澡等。这些方法初尝有效,但时间不长。尤其热水浴效果最佳:在热水中泡一泡,全身通红、出一身汗后,我会获得片刻的松弛。然而好景不长,两三个小时后就会再次醒来。
这种精神官能症不同于其他精神病,我的头脑清醒且灵敏,研究和判断力都不受影响。因此我在自疗方面颇费心思。我购买了一本关于精神疾病的医学书籍进行研究,得知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具有自杀倾向的忧郁症。在情况最为严重的时候,我决定住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住院后,医生和护士告诉我:“这种病主要靠你自己调整心态。”起初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去调整心态但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在与护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心理影响到生理的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她告诉我只要打开心中的结其他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何打开这个结呢?”我询问。“凡事看开一些不要钻牛角尖。”护士的回答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努力调整心态但是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陷入绝望的情绪中无法解脱。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放弃努力因为我知道我对孩子还有未了的责任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我使我不断挣扎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在医院观察一个多月后医师决定给我进行胰岛素休克治疗这种治疗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每次治疗时医院都会派出医师和护士专门看护我。逆境中的重生:一个勇敢的抗病旅程
曾经,我在一个多月的治疗期中,隔日治疗一次,面对经验不足的困境。有好几次,仿佛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每一次重生都如从鬼门关口抢救回来。每次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听到的都是住院医师带着安抚的语气:“好了,没事了。”虽然虚弱的身体常常伴随大量出汗,湿透的内衣和帽子让我倍感疲惫,但紧张的氛围逐渐消散,睡眠虽仍不足,却已有所进步。
治疗期满后的观察期,我在医院度过了漫长的等待。经过四个月的住院治疗后,病情并未完全痊愈。出院那天,主治医师的一句话“以后,就看你自己锻炼了。”给了我无尽的思考。我明白了,医院的治疗只是开始,真正的康复之路需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决心去走。
我深知自己的脆弱,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我的心弦剧烈震动。但我明白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慢慢适应,通过锻炼去拯救自己。在家休息数日后,我重返工作岗位,小心翼翼地与同事相处,避免繁杂的工作和烦心的事。初始阶段,我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只和最要好的同事聊天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慢慢重新融入社会。
这样的谨慎和小心虽然辛苦,但总算没有再次陷入大错误。我的药量逐渐减少,睡眠逐渐增多。我知道,不久的将来,我又会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不再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大约出院一年后,我终于完全停止服药,不再担心失眠。虽然此时我仍然避免受到刺激,因为情绪激动仍会让我心头不适,但三年后,我终于彻底摆脱了随时发病的担忧。如今,距离我患病已过去十年,那段黑暗而漫长的历程留下的阴影已经完全消除。回想起那段日子,我仍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感慨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这段旅程虽然艰难,但我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境,如何重拾生活的信心。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更加坚强,每一次的重生都让我更加珍惜生命。这段逆境中的重生之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实习编辑:潘信凝)
十年前的一天,因为与同事发生口角,我愤然回到办公室。突然间,心跳急剧加速,让我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慌乱。同事发现我的异常后,建议我去看医生。那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是病症的前兆。
在诊所里,我描述了症状,医生开了镇静剂,让我按时服用。仅仅半小时后,心跳恢复正常,我又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工作。我对这种病症一无所知,加之年轻气盛,对自己的身体并不特别在意。我以为症状消失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一个月之后,我意识到这种病症的严重性。遵医嘱继续服药后,我曾一度觉得头脑晕沉,以为病已痊愈。停药之后,心口不适、夜晚失眠的症状让我意识到病未痊愈,必须继续治疗。
几天之后,从一位同事口中得知,我可能患上了精神官能症。这位同事是病友,他的经验告诉我,这种病源于长期忧郁或重大刺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休养。虽然我有所警悟,但并未特别在意。
那段时间,家庭的关系让我心情郁闷,精力透支,身体亏损严重。发病前,我常常情绪不稳,外出散步。如果那时我知道这是发病的前兆,或许可以及早预防。我一时的疏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在精神科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药量逐渐减少,睡眠也逐渐改善。我一直抱着乐观的想法,以为自己很快就能痊愈。一次小小的生气,让一个月的治疗成果付诸东流,剧烈的心跳再次发作。
此后,病情逐渐加重。尽管药量增加,却效果不佳。失眠让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时,外界的一点刺激就会让我全面复发。这些刺激可能是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好的脸色,甚至外面的声响。一有刺激,我就会精神紧张,肌肉也会僵硬。
尽管我通宵不眠,却并未感到疲倦。反而,我的思维格外活跃,但都是关于绝望的事情。我钻进了牛角尖,越陷越深,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放松自己,如睡前喝牛奶、听轻音乐、洗热水澡等。这些方法初尝有效,但时间不长。尤其热水浴效果最佳:在热水中泡一泡,全身通红、出一身汗后,我会获得片刻的松弛。然而好景不长,两三个小时后就会再次醒来。
这种精神官能症不同于其他精神病,我的头脑清醒且灵敏,研究和判断力都不受影响。因此我在自疗方面颇费心思。我购买了一本关于精神疾病的医学书籍进行研究,得知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具有自杀倾向的忧郁症。在情况最为严重的时候,我决定住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住院后,医生和护士告诉我:“这种病主要靠你自己调整心态。”起初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去调整心态但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在与护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心理影响到生理的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她告诉我只要打开心中的结其他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何打开这个结呢?”我询问。“凡事看开一些不要钻牛角尖。”护士的回答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努力调整心态但是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陷入绝望的情绪中无法解脱。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放弃努力因为我知道我对孩子还有未了的责任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我使我不断挣扎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在医院观察一个多月后医师决定给我进行胰岛素休克治疗这种治疗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每次治疗时医院都会派出医师和护士专门看护我。逆境中的重生:一个勇敢的抗病旅程
曾经,我在一个多月的治疗期中,隔日治疗一次,面对经验不足的困境。有好几次,仿佛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每一次重生都如从鬼门关口抢救回来。每次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听到的都是住院医师带着安抚的语气:“好了,没事了。”虽然虚弱的身体常常伴随大量出汗,湿透的内衣和帽子让我倍感疲惫,但紧张的氛围逐渐消散,睡眠虽仍不足,却已有所进步。
治疗期满后的观察期,我在医院度过了漫长的等待。经过四个月的住院治疗后,病情并未完全痊愈。出院那天,主治医师的一句话“以后,就看你自己锻炼了。”给了我无尽的思考。我明白了,医院的治疗只是开始,真正的康复之路需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决心去走。
我深知自己的脆弱,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我的心弦剧烈震动。但我明白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慢慢适应,通过锻炼去拯救自己。在家休息数日后,我重返工作岗位,小心翼翼地与同事相处,避免繁杂的工作和烦心的事。初始阶段,我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只和最要好的同事聊天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慢慢重新融入社会。
这样的谨慎和小心虽然辛苦,但总算没有再次陷入大错误。我的药量逐渐减少,睡眠逐渐增多。我知道,不久的将来,我又会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不再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大约出院一年后,我终于完全停止服药,不再担心失眠。虽然此时我仍然避免受到刺激,因为情绪激动仍会让我心头不适,但三年后,我终于彻底摆脱了随时发病的担忧。如今,距离我患病已过去十年,那段黑暗而漫长的历程留下的阴影已经完全消除。回想起那段日子,我仍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感慨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这段旅程虽然艰难,但我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境,如何重拾生活的信心。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更加坚强,每一次的重生都让我更加珍惜生命。这段逆境中的重生之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实习编辑:潘信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