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乙肝疫苗的众多疑惑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病症,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性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在我国,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数量众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存在一部分人群是健康携带者,他们没有任何不适和反应,但在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时,却发现他们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无论是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都表明他们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这一病症给这些人在升学、就业、婚姻和孕育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对于未感染乙肝的人群,如何预防呢?除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滥用血液制品外,注射乙肝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注射乙肝疫苗前,需要进行肝功能和乙肝五项的检测。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核心抗体。适宜注射乙肝疫苗的人群是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者。注射后是否产生效果的检验指标,则是化验乙肝五项中的第二项,即乙肝表面抗体是否呈现阳性。免疫程序为全程用药三针,分别在第0、1、6个月注射。
接下来,我们针对乙肝疫苗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1. 为什么有些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仍然会感染乙肝病毒?
尽管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但由于疫苗性质、储存条件、被接种者的免疫状态等差异,约有5%~10%的人在全程免疫后无免疫应答或仅有低滴度的应答反应。这些人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若接种过程中,针头被污染,同样可能引发乙型肝炎。
2. 如何判断乙肝疫苗接种后是否达到预定免疫效果?
全程免疫后1~2个月内,检测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便可知道是否达到预定免疫效果。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说明已达到预定免疫效果,具有抵抗乙肝感染的免疫力。否则,需要加强免疫接种。
3. 乙肝疫苗是否可以臀部肌肉注射?
乙肝疫苗在上臂三角肌注射的免疫效果远胜于皮射或臀部肌肉注射。研究发现,臀部肌肉注射与机体低应答率有关。乙肝疫苗应严格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及新生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4. 是否每隔3~5年就必须加强接种一针乙肝疫苗?
对于达到预定免疫效果的人来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可维持3~5年。虽然理论上每隔3~5年应注射乙肝疫苗以巩固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全程注射成功的人,仅需加强注射一针即可唤起原有的免疫记忆,产生持久、稳定的免疫力。
5. 乙肝疫苗对乙肝有无治疗作用?
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促使人体产生表面抗体起到保护和预防作用,但对乙肝病人没有治疗作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是为了借助其他药物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以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
最后提醒,乙肝疫苗是灭活疫苗,需要至少打三针才有效。按照我国的接种方案,三支疫苗分别在第0、1、6个月接种,绝不能合并一次注射。充分摇匀疫苗也是确保接种效果的重要步骤。更多有关乙肝的疾病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