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人拳头看寿命:想长寿要锻炼握力
“子”字,仿佛一幅新生儿的大头画像,上面是一颗充满生机的大脑袋,底下则是一个稚嫩的小身体。小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的手握拳的形态,构成了“丑”字的古代象形。在道教中,这种握拳方式被称为“握固法”。
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如此握拳呢?在《黄帝内经》中,五脏与五神的对应关系里,肝与魂相连。中医理论认为,肝气的充足与否与人的魂的强弱息息相关。想象一下油灯,油足则光亮,这光亮便是神明。新生儿头顶的囟门尚未闭合,被认为是魂的出入之所。他们出生时的握固法实际上是在固守魂魄。在道家看来,无名指根部是肝的风窍,所以握固法是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根部。新生儿紧紧握拳,是因为他们出生时肝气特别足,需要固住魂魄。
生命的另一瞬间死亡,也有其独特的象征:撒手而去。这个现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在临终之际,肝魂消散,两手再也无法紧握,一切力量与肝气随魂而去。
由此可见,人的诞生和离世都与肝气的生发之机紧密相连。在中医的描述中,肝具有生发和条达之性,这种生发之力也需要有所收敛。中国传统文化看待事物的方式非常辩证。
若想追求长寿,我们不应忽视手的握力锻炼。按照中医理论,手指与经络相通,每一个手指都与体内的器官相对应。全方位活动手指,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还能有效开发脑细胞。其中,让手指在桌上“行走”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方式。
源自美国的指尖运动在近年内极为风靡。最初由一位滑板爱好者发明,他在雨天无法练习滑板时,便用手指代替双脚在微型滑板上进行练习。这项运动不仅极富创意,还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开来。
在我们国内,手指运动同样丰富多彩。可以像玩滑板一样让手指在桌上走“一”字,也可以走更复杂的路线,如“米”字、“8”字等。每天早晚头脑最清醒时,是练习手指操的最佳时机。每次练习15-20分钟,有助于增加大脑血流量,激活休眠状态的脑细胞,提高大脑的协调功能。这不仅是一项健脑运动,还能提升人体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揉法来活动手指。揉核桃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可以活动到每根手指。当手指相互揉捏时,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球的形象。十指相敲法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方式。让双手的十指相互敲击,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利于肝的养生。对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来说,让手指在桌上“行走”,然后捏捏指肚、握握拳,有助于减少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尝试简单有益的手指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