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竹笋养的作用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的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它们带着淡淡的清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气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春笋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佳品。俗语说,“好竹连山觉笋香”,正是春笋尝鲜的好时节。
春笋口感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它们富含充足的水分、植物蛋白、脂肪、糖类以及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E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纤维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尤为丰富。春笋不仅是美味的蔬菜,还是一种良药。中医临床研究发现,春笋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
食竹笋烧肉可以滋阴益血;芝麻油闷笋能化痰消食。对于小儿麻疹,嫩笋尖熬汤可使麻疹出透,缩短病期。食笋粥对久泻病症有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竹笋具有吸附脂肪、促进食物发酵、有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因此常食春笋对减肥大有益处。
在享受春笋美味的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食用禁忌。竹笋含有难溶性草酸钙,尿道、肾、胆结石患者不宜多食。由于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素,对于胃肠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
春季是过敏的高发季节,吃春笋也要防过敏。尤其是老人、儿童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中医认为,竹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但其中的大量纤维素较难消化,而且含有难溶性草酸,食用过多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对于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人来说,食用春笋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吃笋应先少量尝点,如有反应,马上停止;如没有反应,可适当再吃。烹饪时,应先用开水烫5~10分钟,再配其他食物炒食,这样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减少弊端,又能使菜肴味道更鲜美。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对外界物质的异常免疫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炎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甚至死亡。竹笋是一种好食品,但因吃竹笋而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人也非罕见。有上述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谨慎食用竹笋,而已有明确竹笋过敏者则应避免食用。
在享受春笋带来的美味时,我们也要关注身体的反应,合理食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实习编辑: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