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我该吃点啥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来临。随着春回大地,养生专家提醒我们,此时的养生重在护肝养阳,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的食物,远离酸收之味。
春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重保护体内阳气。在五行中,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养生的核心在于护肝。而护肝的关键在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保持愉悦、平和的状态,以利于疏肝理气。
随着立春的来临,饮食上的讲究也不少。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气血运行。适合进行的运动包括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节奏和缓的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宜过于剧烈,避免耗伤阳气。由于春季气候仍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
在饮食上,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要多吃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蔬菜,如油菜、香菜、韭菜等。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如枸杞、郁金、丹参等,以及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等。
立春后的饮食忌酸忌辣。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这些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那么,哪些食物有助于护阳气呢?春季应特别注意对肝脏的保养,因此饮食上应考虑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萝卜、春饼等。
说到春饼,这是立春时节北方人的传统食品。吃春饼讲究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民间称之为“咬春”。除了春饼,萝卜也是咬春的代表食品。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
烙春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以滚水烫面后烙成的春饼配上各种菜肴,是春季里一道美味的佳肴。吃春饼时,最好戴上卫生透明手套,将春饼置放于干净的碟子上,配搭各种菜式卷起食用。也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如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
所谓和菜,就是一道以时令蔬菜为主打的佳肴。韭黄、豆芽、香干等蔬菜切成细丝,既可拌也可炒。若想凉拌,只需将豆芽菜用水焯熟,再将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调成的汁一拌,便大功告成。而若想炒食,则将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韭菜等一同放入锅中炒制,香气四溢。更有讲究的人,还会加入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让和菜更加美味且营养。
说到五辛盘,这可是立春吃春饼的古老习俗。六朝时期,人们元旦时就会食用五辛盘,包括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五种辛荤蔬菜,以激发五脏之气。扬州人在立春时也会品尝五辛,包括新葱、韭黄、蒜苗、萝卜、芫荽等。春饼与生菜一同装盘,被称为春盘,也叫辛盘。宋时改名为春饼,如今也称作薄饼、荷叶饼等。
春卷则是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和春卷的过渡类型。到了元代,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春卷的名称已经广为流传。制作春卷,需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馅心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甜的。
而在遥远的日本,立春的前一天被称为节分。这一天,人们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把沙丁鱼的头插在树枝上立在门口,以驱除不祥。据说每当节分时,鬼怪会从阴曹地府出来给人带来灾祸。这一习俗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人们会炒熟的黄豆供上神龛,晚上打开门和窗户,一边大喊“鬼出去,福进来”,一边撒豆子驱鬼。为了防止福气逃走,撒完豆子后要马上关门关窗。然后全家人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到自己年龄多一个数的豆子,并把它吃掉,以求这一年福星高照。这一有趣的习俗起源于中国的周朝,后来成为日本民间的一种习俗。
网友分享了在日本的经历:每年家中最年长的男性会扮成赤鬼(红鬼),小孩子和其他家人一边大喊“鬼在外,福在!”一边向赤鬼撒“福豆”。所谓的“福豆”其实是炒过的黄豆。为什么选择黄豆呢?因为日本人认为黄豆质地坚硬,性质属金,而豆子本身也象征着鬼怪。经过火炒后,鬼怪无法作恶,只剩下金运之力了。在撒完福豆之后,每个人必须吃下与自己年纪相等的豆子数量,不多也不少,以求一年内无病无灾。有趣的是,由于要在地上捡豆子并食用,渐渐地人们开始用花生代替黄豆作为“福豆”,更加注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