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吃“白色食物”来防燥
立冬之后,北方地区的室内环境变得干燥,常常让人感受到肌肤的粗糙、唇部的干裂起皮,以及口舌的干燥。这些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缺水的信号。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可能会选择大口喝水,然而单纯的饮水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燥气伤阴,喝进去的水分往往随着尿液排出,无法真正滋养身体。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让身体变得滋润起来。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杨力教授建议,在秋冬季节,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既能保住水分,还能养阴润燥。每天即使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至毫升的水分。除了喝水之外,选择一些果蔬和不咸的汤粥,同样具有很好的补水效果。
根据中医的五行五色理论,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来防燥。这些“白色食物”包括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其中,白菜和萝卜是大众化的蔬菜,功效显著且经济实惠。《本草纲目》甚至将萝卜称为“蔬中最有益者”。白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高出许多;而白菜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预防因燥热导致的皮肤干燥。其纤维素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需要注意,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适量食用。
在烹调方式上,我们可以做一些多汁的流食来补水。比如雪梨羹,将雪梨、银耳、百合一起煮制,加入藕粉,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润肺的功效。还有百合莲子小米小枣粥等,适用于干燥的秋季食用。杨力还建议冬季晨起最好能喝一杯蜂蜜水或者加入蜂蜜的豆浆,以缓解冬季皮肤缺水少油、体内积火燥热的症状。
除了这些基本的饮食建议外,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少辛增酸。饮食应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多吃山楂等清润甘酸的水果;二是少吃盐。高盐饮食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病菌乘虚而入。炒货如瓜子、花生等也要少吃,因为它们既咸又干,对咽喉不利。
让我们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迎接一个滋润的冬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