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蔬菜水果催熟剂的三大真相
在世界的众多蔬果故事中,有一个特别的例子被公众称为“反面典型”膨大剂的使用问题。在江苏省,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炸裂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使得西瓜的“膨大剂”迅速成为焦点话题。很多人对此产生疑惑,到底什么是膨大剂?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来一竟。
植物激素,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调节剂具有延缓生长和促进生长两种作用。为了让果实变得更大、更好看,人们根据细胞分裂素的原理,研发出了膨大剂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膨大剂能够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从而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的增长。
农业部网站发布的专家访谈指出,“膨大剂”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广泛使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将其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质清单。在我国,“膨大剂”被纳入农药管理范围,目前有60个产品取得了登记资格,广泛应用于果蔬种植中。它的主要成分吡脲被农性分级标准评定为低毒,制剂为微毒。在通常情况下,氯吡脲降解较快,喷施到植物上后,大部分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降解。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表明,氯吡脲在西瓜中的代谢非常快,半衰期只有几天。在规定剂量下使用氯吡脲,施药后一段时间收获的西瓜中,几乎检测不到氯吡脲的残留。经过放射性标记的氯吡脲饲养老鼠的实验表明,氯吡脲被吸收后很快从体内排出,不存在蓄积性。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膨大剂的安全性。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会导致瓜果出现问题如西瓜肉中出现空心等。
除了膨大剂外另一个被人们误解的是乙烯利的使用催熟水果的过程。乙烯利是一种能产生乙烯的简单化合物而乙烯能使水果蔬菜成熟。很多人误以为乙烯利催熟的香蕉有毒但实验证明稀释后的乙烯利催熟香蕉对健康没有影响。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进行的实验表明市场上通用的稀释倍数下的乙烯利催熟效果最好而其他浓度过高的乙烯利不但不能使香蕉提早成熟反而可能损伤香蕉尤其是使用乙烯利原液催熟的香蕉可能会出现表皮灼伤和腐烂的情况。对于香蕉上的乙烯利残留检测结果也显示市场通用的稀释倍数下的催熟香蕉其乙烯利残留远低于国家标准。总的来说只要合理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它们都是安全的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但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定避免过量使用带来的问题。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科学的使用这些调节剂能够让果蔬生长的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保障了人们的健康需求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