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有哪些?立夏吃什么好?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我们迎来了立夏的节气。这个时节,春天已经悄然离去,夏天正向我们走来。人们普遍认为,立夏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迎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点。
立夏时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斗蛋”便是其中之一。有句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涨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尤其是小孩子更容易出现疰夏的情况。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煮好鸡蛋,用彩线编织成蛋套,相互馈送或挂在孩子胸前、帐子上。孩子们还会进行有趣的斗蛋游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还有的地方会用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为“立夏绳”。
除了斗蛋的习俗外,立夏还有秤人的传统。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在这一天,人们会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边秤人一边说着吉利话。
说到立夏的美食,首先当然要提到立夏蛋。立夏蛋是立夏的经典食物之一,一般用草木灰或蛋壳煮制而成。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飘香。孩子们会挑选一只未破的蛋,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胸前或帐子上。关于立夏蛋的来历,有一句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女娲娘娘告诉百姓,在小孩子胸前挂上立夏蛋可以避免夏季常见的疲劳和四肢无力等症状。
南方有些地方还有吃软菜的习俗。据说吃了软菜后夏天不会生病,皮肤会变得像软菜一样光滑。而在闽南地区,立夏还有吃虾面的习惯。把虾掺入面条中煮食,虾熟后变红,象征着吉祥。虾与夏谐音,表达了人们对夏季的美好祝愿。在福建一些地区,还有吃“光饼”的习俗。“七家粥”也是浙东农村立夏时节的美食之一。它是用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各色豆子和糖一起煮成的一大锅粥,由大家分食。据说吃了这种粥可以邻里和睦、共同迎接夏季的耕作。
立夏时节不仅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美食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更有着夏日的热情与活力等待着我们去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