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常吃剩菜健康吗?哪些剩菜能放心吃,哪些应该倒掉?
引子:浙江的李婆婆因一顿剩菜,竟被送入ICU,每日的医疗费用高达两万元。这背后隐藏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剩菜背后的健康隐患。
李婆婆的故事:
在浙江的一个家庭里,今年65岁的李婆婆昨晚突然腹痛难忍,剧烈的疼痛和腹胀让她无法忍受,最终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医生的询问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患者入院前吃过什么吗?”家属回答:“她就把前天晚上剩下的饭菜吃了,其他的没吃什么。”医生警示道:“这很可能是剩菜惹的祸。”李婆婆的儿媳张女士表示,婆婆一直节俭,有吃剩饭的习惯。这次事件后,张女士下定决心要劝说婆婆放弃这个习惯。
剩菜的真相:
在一个家庭中,儿女们往往想倒掉吃不完的剩菜。但父母们秉持节俭的美德,不让倒剩菜,收拾后放入冰箱,下一顿加热后再吃。这样做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人们担心隔夜菜有危害,主要源于其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外观和滋味与食盐相似。摄入少量亚硝酸盐可能引发中毒,大量摄入则可能致命。亚硝酸盐本身并不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当它进入身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种新生成的物质确实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那么,剩菜一定会致癌吗?
关于剩菜致癌的传言并不全面准确。决定性因素是摄入亚硝酸盐的剂量。实际上,人体摄入少量亚硝酸盐并不会致癌,少量的亚硝酸进入人体后会被立即分解。根据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菜肴烧好后第一、二、三天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上升,但依旧在国家规定的限量之内。只要不过量食用放置过久的菜肴,摄入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安全的。
剩菜的最大问题并非致癌,而是细菌繁殖并产生毒素的风险(即食物变质、放坏了)以及营养方面的损失。像李婆婆这样因食用变质的剩菜而住院的情况并非个例。
对于剩菜的处理:
面对不同种类的剩菜,我们应该有所区别。茎叶类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因此应优先食用瓜类蔬菜,而避免茎叶类蔬菜的剩余。对于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由于细菌会在短时间内繁殖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也应尽量避免食用。特别是海鲜类食品,如虾、蟹等腐食性的海鲜产品,如果不是现杀现煮,很可能已经由内而外腐败了,食用对健康不利。而一些肉类的剩菜如猪肉、鸡肉等,在妥善保存和重新加热后仍可食用。
关于加热剩菜:
有些人认为通过反复加热可以杀死剩饭剩菜中的细菌,防止饭菜腐败。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虽然高温加热可以杀灭某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对于一些顽固的细菌或细菌产生的毒素,简单的加热可能无法彻底消除。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吃新鲜的食物,避免剩余过多,确保健康饮食。关于食物中的细菌释放的化学毒素,单纯的加热往往无法有效应对。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毒素在加热过程中浓度可能不降反增。特别是亚硝酸盐,经加热后其毒性会进一步增强,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威胁生命。
发芽的土豆中的龙葵素、霉变花生中的等,都是加热无法消除的隐患。对于剩余的食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以为只要加热就能安全食用。更好的做法还是根据需求适量烹饪,避免过多剩余。
那么,对于不可避免的剩饭,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在存储食物时,“宁剩荤菜,不剩蔬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虽然蔬菜放在冰箱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不足以导致食物中毒,但长时间存放仍不建议,特别是凉拌菜更要小心处理。而荤菜在彻底加热后,可以放在冰箱中保存12天,虽然会损失一些B族维生素,但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可以得到保留,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为了保障食物安全,我们应提前分装食物并及时放入冰箱。食物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微生物繁殖越多,安全隐患也越大。当预知有剩余食物时,应在烹饪完毕后立即分装并放入冰箱。
加热剩菜时一定要彻底,即将菜加热到100℃,并维持3分钟以上。而且,要避免反复加热剩菜。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加热一部分,剩下的仍然放回冰箱。
每个家庭都难免有剩菜,面对这些剩菜,食之担忧,弃之可惜。了解剩菜的潜在危害,并正确处理和保存剩菜,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美食的避免陷入健康危机。
参考资料:
[1]剩菜中的“谣盐”亚硝酸盐[N].中国医药报.2018年(已获取作者授权)。
[2]吃剩菜危害多[J].范进文.农村百事通.2017年(已获取作者授权)。
[3]隔夜饭菜能不能吃[N].范志红.江苏卫生保健.2018年(已获取作者授权)。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