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然处世”益养生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自称船山先生,晚年隐居著述,提出“修身六然”养性格言,语言含蓄深刻,富有哲理,是老年人修身养性的秘籍,值得借鉴。
自处超然:要有淡泊超脱的胸襟,以高层次、高时尚的人生境界来观照自己,净化自己,扪心而安,揆理而顺;要超越世俗,生活中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对生、老、病、死,要有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顺应自然。当一个人独处时,要有“宁静致远”的境界。
处人蔼然:与人相处,诚恳谦和,融洽和谐,多行善事,乐于助人,使人感到可亲可近。说:“性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内作,此之大经也。”现代研究证实,与人和善相处,乐于帮助他人,可得到来自大脑的一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可使人获得内心温暖,缓缓解除心中常有的烦恼。科学家还发现,与人为善的行为有利于神经系统沟通大脑和骨髓及脾脏,使人产生抵抗感染的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无事澄然:就是清澄,安宁的意思。有的老人虽退休,而欲望不减,心胸狭窄,常为一点芝麻小事心存芥蒂,甚至大动干戈,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内心终日不得安宁,思绪不能止息,定会百病丛生。因而他主张“忘我,无欲”,清静养神。当代生理学家认为,人若能无事静养,神经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呼吸、心律、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自然使寿命延长。
处事断然:人们常说:“当断不断必有后患。”遇事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处于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中,往往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证实,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患病机率和死亡机率明显增高。,遇事要当断则断,决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得意淡然:人在志德意满时,仍需心谦身平,淡化得失心理,不能得意而忘形,老子曰:“淡兮其若海”,认为“喜伤心”,大喜过望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莫大损伤。《儒林外史》描写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失意泰然:人在失意身处逆境时,要做到不忧患、不烦恼,不自暴自弃,泰然处之。失意之时,多想怨尤自消之事,心境坦荡,对善于养生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李白失意时曾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中医药
- 口腔扁平苔癣的中医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治疗方法
-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
- 48岁阿姨再高考考上大学学中医
- 感染新冠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 口腔苔藓中医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叫什么病
- 哪家医院中医好 哪个医院看中医好
- 膏方机中药浓缩设备 浓缩膏方机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总院地址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官网
- 甲状腺4a中医能治好吗 甲状腺4a用中医怎么治疗
- 佛山中医骨科 佛山中医骨科简介
- 老中医的快乐生活 老中医的故事免费阅读
-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怎么样
- 甲骨文的发现与哪两味中药有关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什么_
- 90后冒充老中医卖壮阳药赚900万 36名假中医卖壮阳药
- 甲亢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