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疗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芒针系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其针体长度约为17~25cm(5.0~8.o寸),也有长度在33cm(1尺)以上的,这样就具备了进针深的特点。
【操作方法】
一、针具
芒针的结构与毫针相同,分为针尖、针身、针柄、针尾4个部分,但针身较长,用弹性韧性好的细不锈钢丝制成。芒针的长短、粗细规格主要是指针身而言。其粗细有29号、30号、31号、32号。长短有]7cm(5寸)、20cm(6寸)、23cm(7寸)、26cm(8寸)、33cm(1尺)、50cm(1.5尺)、66cm(2尺)甚至更长。临床上以17~26cm(5~8寸)的较为常用。
二、操作
芒针的各种刺法及补泻手法,都是由针刺基本手法演变而来。主要可分为五种。
1.进针进针时要避免疼痛,尽量达到无痛进针。进针时押手的中、无名、小三指屈曲于皮肤上,用力固定,再以拇、食二指夹住针体。刺手执针柄,使针尖抵触穴位,与押手配合,利用指力和腕力,压捻结合,迅速刺过表皮。穿皮时手法动作要敏捷,以减轻病人痛感。捻转宜轻巧,幅度不宜过大。最好在180~~360。之间。
2.出针出针时先缓慢将针提至皮下,再轻轻抽出,以免出血或疼痛。如出针后血液从针孔迅速溢出或喷射者,为针尖刺破小动脉所致,应立即以干棉球按压出血处,直到出血停止。
3.捻转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后,可以施行捻转手法。在针体进出过程中,始终使针处于捻转之下的转动状态。在捻转时务必轻捻慢进,左右交替,不能只向一方向捻转,不然会使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患者疼痛或滞针现象。另一方面,按一定的规律捻转,结合轻重、快慢的不同要求,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泻作用。
4.辅助手法在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为寻求应有的针感可采用一些辅助方法。这主要靠押手的动作以及刺手的灵巧配合。方法是押手食指轻轻向下循按针身.如雀啄之状;刺手略呈放射状变换针刺方向,以扩大针感。
5.特殊方法 由于芒针针体较长,故在使用中有一些适合本身特点的刺法。主要有弯刺和透刺。
(1)弯刺:某些穴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故需采取弯刺,即变换针刺方向的刺法。如刺穴时,可先直刺o.5寸左右,然后使针尖向下,沿胸骨后缘进针,可深刺4~5寸。这种刺法要求根据穴位的不同解剖特点,相应地改变押手所掌握的进针角度,以使针尖沿着变换的方向顺利刺入。
(2)透刺:透刺是芒针常用方法,采用此法可收到一针双穴.或一针多穴之效,如透,透,透。有人治疗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等,沿背部自下而上进行皮下透刺,第1针由透至,第2针由命门透至,第3针由至阳透至。
【主治病症】
一、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侧索硬化、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综合征、半身不遂
1.取全知穴法于乳突下2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前下方1寸处取穴。.嘱病人仰卧位,头放平而略垫高,自左侧进针,针尖向前,相当于第2、3颈椎之侧间隙刺入,手法要柔和,轻捻缓进。深度1.5~2.5寸。在较敏感的病人,感应方向从局部放散到左上、下肢,然后对侧半身都有感应,以全身呈酸麻胀感为佳。
2.取颈臂穴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处,约锁骨上2寸处取穴。病人取仰卧位,针尖呈水平方向刺入稍向后偏,进针时轻捻缓进。深度O.3~0.8寸。感应以酸麻及触电样感应由臂放散至手指为准。
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肩背麻木、臂丛神经痛、尺(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
3.取肩背穴法斜方肌上缘中部、穴前1寸处取穴。病人侧卧位,针尖向后下方,相当于第2、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中医药
- 口腔扁平苔癣的中医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治疗方法
-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
- 48岁阿姨再高考考上大学学中医
- 感染新冠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 口腔苔藓中医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叫什么病
- 哪家医院中医好 哪个医院看中医好
- 膏方机中药浓缩设备 浓缩膏方机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总院地址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官网
- 甲状腺4a中医能治好吗 甲状腺4a用中医怎么治疗
- 佛山中医骨科 佛山中医骨科简介
- 老中医的快乐生活 老中医的故事免费阅读
-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怎么样
- 甲骨文的发现与哪两味中药有关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什么_
- 90后冒充老中医卖壮阳药赚900万 36名假中医卖壮阳药
- 甲亢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