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针灸文化--晋—唐时期

中医 2017-05-18 10:44老中医www.xiang120.com
针灸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黄帝三经——《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而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

  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三经——《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而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另一方面,针灸名医诸家也不断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新的“明堂”著作(如《针灸经》、《针灸经》、《龙衔素针经》、《金腾灸经》、《释僧匡针灸经》等)不断问世。这些腧穴著作在定位、归经、主治以及刺灸方法上均有不同特点而各自成一家之言。

  治疗方面,有倡导“针不可灸”、“针灸并用”,更有“针可以杀生人,不可起死人”而弃针言灸者。就针刺而言,又有“”与“白针”并举,“气针”与“血针”并重;而灸疗方面,则出现了隔蒜、隔盐等多种隔物灸,灸法得到很大地发展;,这一时期,在某些专病如痨病、黄病、癫狂的治疗上有较大进展,出现了针灸治疗专病的专书或专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