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名家治鼻鼽经验方

中医 2017-05-20 09:22老中医www.xiang120.com
肺气虚寒,营卫不和型的过敏性鼻炎。见阵发性喷嚏,流清涕,每遇寒冷空气或刺激气体、粉尘时发作,伴头痛,耳鸣,夜间气喘。检查见鼻黏膜及鼻甲苍白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一、过敏性鼻炎方治肺气虚寒

组成:芪术汤合碧云散。

芪术汤:30克,12克,10克,15克,茯苓15克,8克,12克,12克,12克,12克,木通12克。

碧云散(《医宗金鉴》方):、、、辛夷、。

主治:肺气虚寒,营卫不和型的过敏性鼻炎。见阵发性喷嚏,流清涕,每遇寒冷空气或刺激气体、粉尘时发作,伴头痛,耳鸣,夜间气喘。检查见鼻黏膜及鼻甲苍白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方解:碧云散有辛散风寒通鼻窍之作用。芪术汤为王德鉴经验方。其中黄芪、白术、党参、茯苓温补肺气,配防风祛寒邪,固卫表;白芷、甘草温中健脾;苍耳子、辛夷、菊花散风通窍;木通则利血脉。本方适用于营卫不和,肺气虚寒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

加减运用:如症见腰疼痛,手足冷者,加12克,熟15克;血虚者,加25克;头痛加川芎lo克,15克;喘者加紫菀12克,熟附子15克。

二、辛黄汤治肺卫不固

组成:(后下)3克,防风、桔梗、辛夷各4.5克,黄芪、白术、子、、南北、蒌皮根各9克,前胡6克,、甘草各2.5克。

主治:过敏性鼻炎、症见间歇性鼻不通气,咽干,易伤风感冒,常流清水样鼻涕,苔薄,脉细涩。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防风、沙参益气固表以治本;辛夷、薄荷、石菖蒲、前胡疏邪通窍以治标。诸药合用,扶正与祛邪兼顾,可达肺窍宣通,鼻能辨香臭之效。

三、去敏鼻舒汤治肺脾气虚

组成:党参1.5-30克(或6克),炒白术10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黄芪15克,6克,熟附子10克,姜9克,甘草8克。

主治:过敏性鼻炎。发作时症见打喷嚏,流水样鼻涕、鼻塞。检查鼻腔黏膜呈苍白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黄芪补气,干姜、附子温中,姜半夏辛散祛水气。在发作期另加、细辛、桂枝等品,具备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青龙汤之功,以温肾阳、散表邪。全方有健脾益气、温肺利窍之作用。脾气上升,肺气得温,鼻窍则通利。

加减运用:若在发作时或有预兆者,可加用炙麻黄6-9克,细辛(后入)3克,桂枝5克;若见上焦有火,可加用黄芩10克,30克,30克,10克,停用干姜、熟附子;若见脾胃虚寒明显者,加大干姜、附子用量,加桂枝3-5克。

四、升陷塞流汤治肺肾亏虚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10克,10克,山茱萸15克,12克,辛夷6克,炙甘草4.5克。

主治:过敏性鼻炎。见鼻塞鼻胀,喷嚏频发,鼻涕清稀或黏白,嗅觉减退,双下鼻甲肿胀,色苍白或灰暗,鼻腔有清稀黏性鼻涕。平素头昏,神疲气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纳欠佳,大便或溏。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印,脉濡弱。

方解:过敏性鼻炎主要责于肺、脾、肾三脏,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补脾肺之气,佐以补骨脂、山萸肉以补肾气,使肺、脾、肾三气得充,则鼻窍自通,流涕自止,当归补血活血,薏苡仁健脾利湿,辛夷通利鼻窍,炙甘草补中和药,共成温肺补肾,利湿通窍之效。

加减运用:伴鼻息肉者,可选加车前子、、、浙贝母、瓜蒌仁、海浮石、法半夏以利湿,祛痰散结。鼻塞较甚者,可选加细辛、桂枝以温通鼻窍。喷嚏特多者,可选加、、以止痉镇嚏。鼻涕量多者,可选加五味子、、、等以敛肺止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上一篇:治酒渣鼻验方 下一篇:外用方四则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