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缇针疗法
缇针为古代“九针”之一,是通过对沿经络穴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按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缇针为古代“九针”之一,是通过对沿穴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按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以推压为主,故又称“推针”。《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
粗针疗法
粗针又称巨针,系由《内经》中“九针”之大针演化而来,因其针体特粗而名之。 粗针又称巨针,系由《内经》中“九针”之大针演化而来,因其针体特粗而名之。粗针治疗的针感强,针刺时间短,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折针现象。因此,粗针疗法适用于需要强刺...
-
火柴头灸疗法
火柴头灸法是将火柴擦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进行蟀烫的一种方法。 火柴头灸法是将火柴擦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进行蟀烫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选定穴位,以手指按压,使有痰、胀、麻、痛的得气感,然后用龙胆紫点上标记,取火柴划燃,速灸该穴,使发出“啪...
-
药熏蒸气灸疗法
熏蒸气灸法是利用药液蒸气熏灸经络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灸法。 药熏蒸气灸法是利用药液蒸气熏灸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灸法。在我国最早的临床著作《五十二病方》和清代《理瀹骈文》两书中均有该灸法的记载。近来临床也应用较多。临床上因其药物处...
-
肛灸疗法
肛灸是使艾烟经细管过肛门进入肠道,继而循及下、中二焦,直达病所、起到逐寒回阳作用的一种灸治方法。 肛灸是使艾烟经细管过肛门进入肠道,继而循及下、中二焦,直达病所、起到逐寒回阳作用的一种灸治方法。 【操作方法】 一、灸器的制作 用金属制成两个直径...
-
艾条灸疗法
艾条灸疗法是用艾条或药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艾条灸疗法是用艾条或药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经明清医家范培兰、陈修园、叶天士等人倡用而流...
-
中冲
中冲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Zhōngchōng《灵枢·本输》 中冲-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
-
劳宫
劳宫位于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主治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Láogōng《灵枢·本输》 劳宫-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
-
大陵
大陵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胸胁痛。 Dàlíng《灵枢·本输》 大陵-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
-
内关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Nèiguān《灵枢·》 内关-体表图(...
-
间使
间使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 Jiānshǐ《灵枢·本输》 间使-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穴与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
-
郄门
郄门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Xìmén《甲乙经》 郄门-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穴与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
-
曲泽
...
-
天泉
...
-
天池
天池位于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胸闷,咳嗽,气喘,胁肋胀痛,瘰疬,乳痈。主治 Tiānchí《灵枢·本输》 天池-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
-
俞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