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灾,大众如何心理自护
今年是一个天灾频发的年份,中国的人民经历了青海玉树地震的悲痛后,又迎来了甘肃舟曲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挑战。截至目前,已经造成了大规模的伤亡和失踪事件。连续的陇南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以及西汉高速公路因暴雨导致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大量的车辆和人员滞留。这些灾难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恐惧、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心理工作者正在紧急赶往灾区进行心理干预。
在面对这些灾难信息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为此,我们咨询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专家,了解如何在灾难面前保持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要避免负性情绪投射。近期,有一位35岁的女子因为担心自己居住的地方可能发生泥石流而寝食难安。心理医生的分析显示,她具有过于敏感的个性特征,容易受到心理暗示,面对应激事件时会产生负面情绪投射。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情绪的控制与调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过多的负性情绪会导致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冲突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身体疾病。
那么,如何避免负性情绪投射呢?专家建议“放出去,走出来”。这意味着要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体验发泄出来,学会向他人倾诉。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减少负性情绪的机会。体育运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可以改变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增加良性体验,提高个人的社会心理支持。
我们还需要警惕“蛋壳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青少年和中青年女性,表现为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在面临应激事件时,他们往往无法调试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引发心理障碍。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灾区人民的顽强精神,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溺爱让孩子变得脆弱。
面对天灾,我们要学会科学、健康地控制情绪。尽量避免过度接触,多关注灾区的重建工作,重视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深刻体会人间的亲情和温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保持坚强,共同度过难关。
(责任编辑:陈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