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请把酒戒掉吧!
众所周知,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在胃肠道内迅速被吸收,只有一小部分(约2%~10%)会通过肾脏排出,而其余的绝大部分乙醇,高达90%以上,都需在肝脏内完成代谢过程。这个过程由肝细胞的胞浆乙醇脱氢酶催化,将乙醇转化为乙醛。
乙醇和乙醛两种物质都有直接刺激和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它们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甚至坏死。对于正常人而言,少量饮酒后,肝脏有能力进行代谢解毒,通常不会引起肝损害。对于那些一次性大量饮酒或长期嗜酒的人来说,情况则截然不同。酒精的毒性会长期影响肝脏对糖、蛋白、脂肪的代谢及解毒功能,可能导致严重的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对于肝炎患者来说,由于肝脏的实质性损害导致肝脏解毒功能降低,酒精代谢所需的酶活性和分泌量也会减少。肝炎患者常伴随食欲不振、偏食等问题,使得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而酒精又会阻碍氨基酸、叶酸、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这进一步影响了肝脏对酒精的解毒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导致肝炎病程迁延、病情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重症肝炎。
实际上,对于肝炎患者来说,酒精无异于一剂,只有害处而没有益处。对于所有肝炎患者来说,严禁饮酒应该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自我保养措施。
临床上,我们常看到一些早期肝炎患者因为饮酒而发展为重症肝炎的例子。也常听说潜伏期肝炎患者因大量饮酒而突发急性肝衰竭的情况。甚至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持续过量饮酒或一次大量饮酒都可能引起慢性肝炎活动、转氨酶急剧上升及其他激发的病情。而那些表面抗原长期阳性并长期饮酒的患者,更容易导致肝硬化并加速肝硬化的失代偿,甚至可能促发肝癌、缩短寿命。
想要了解更多的肝病相关知识,您可以点击了解更多信息。在此提醒广大读者,尤其是肝炎患者,保护肝脏健康,远离酒精是最好的选择。(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