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肝炎有何特点?
小儿肝脏相对于成人而言,其比重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劲。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小儿对入侵的肝炎病毒更容易产生免疫耐受。特别是婴幼儿在感染乙肝或丙肝后,容易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据相关报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婴儿约有40%~70%可能长期携带乙肝病毒。而对于3岁以前通过水平传播感染的孩子,成为带毒者的概率则占20%~30%。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更高的丁肝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可能使肝病恶化,并可能加速向肝硬变甚至肝癌的转化。
在临床医学上,婴儿急性肝炎主要以某一类型为主,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病婴儿消化道症状明显,多数起病较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6月龄以内的婴儿发生重型肝炎的情况较多,病情往往危重,病死率相对较高。高热、重度黄疸、肝脏缩小、出血、抽搐、肝臭等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早期特征可能在病期12天左右出现,昏迷后约4天可能导致死亡。
而对于年长的儿童,则以轻型、无黄疸型或亚黄疸型居多,起病较为隐匿,常常在入托查体时才会被发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1. 1~3月龄的婴儿占病例数的90%。
2. 生理性黄疸消退不久即出现黄疸(1月龄内)的婴儿占45.2%。
3. 隐匿起病的儿童占61.9%。
4. 男婴感染的比例较高。
5. 血清胆红素在85.5~171μmol/L之间的患儿占61.9%,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消退速度缓慢。
6. 转氨酶升高,其中低于83.35umol/L(500单位)的患儿占78.5%,下降速度也较慢。
7. 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占66.6%。
及时的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关于小儿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率的高峰年龄在5~9岁,而抗体阳性率的高峰则在10~15岁。血清中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阳性率高于成人,但肝脏中e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成人。大约2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会出现肝外系统表现,尤其是肾损害,皮肤上也常可见到痘疹样皮疹。
每个孩子的健康都值得我们关注与呵护,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努力。(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