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结石多喝水,勤运动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整个泌尿系统中任何脏器、管道发生的结石,都统称为尿路结石。男性患者高于女性,青壮年尤为多见。 尿路结石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为剧烈疼痛,同时迅速迁延扩散。由于输尿管极细,结石疼痛发作时会呈剧烈绞痛,而这种剧痛会...
-
肾结石病人睡前不宜喝牛奶
近年来,提倡晚间喝牛奶的人很多,原因在于牛奶中含有色氨酸,有助于睡眠。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是适宜的,但对肾结石患者或已治愈者来说就不同了。这是因为人在睡眠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肾结石中大部分...
-
肾结石患者会有疼痛感
肾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结石疾病,出现肾结石影响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同时会导致患者的出现绞痛,血尿,尿频尿急等等症状,因此面对肾结石需要及时发现治疗,左肾结石是结石疾病的一种,下面具体的分析左肾结石的症状。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男性...
-
夏天要多喝水 预防急性肾结石
肾结石(calculus of kidney)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平片显示肾区有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钝三角形致密影,密度高而均匀,边缘多光滑,但也有不光滑呈桑椹状。有种说法是肾结石常在夏季形成...
-
腰部酸痛别轻忽,小心是肾结石惹祸!
腰部酸痛别轻忽,小心是肾结石惹祸!从事潜水工作的44岁张姓男子,体重高达130公斤,讵料, 4个月暴瘦50公斤,经过多种检查后发现,原本只有拳头大的肾脏,肿大到将近20公分长,犹如丝瓜一般大小,后确诊为罕见的黄色肉芽肾盂肾炎,所幸及时开刀,取出1公分...
-
小心结石,喝啥呦?
●越缺钙越易结石? 据说美国人一生中10%~15% 的几率会患上肾结石,每年有超过100 万人患上这种病,而中国人的肾结石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青年男性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人推测,可能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有关,其中饮料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喝白...
-
运动和肾结石之间的关系
据说美国人一生中10%15% 的几率会患上肾结石,每年有超过100 万人患上这种病,而中国人的肾结石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青年男性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作为常识,人们都知道,喝水少、出汗多、排尿少就容易患上肾结石。也就是说,如果人体内缺水...
-
肾结石的诊断标准
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肾结石患者,治疗前进行单次24小时尿标本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状况,从而导致误诊和误治。 芝加哥大学的parks jh博士选取就诊于私立泌尿诊所的459例患者以及大学结石研究诊所的683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集患者2小时、3小时和24小时的尿标...
-
从吃 喝 动三方面来认识肾结石
不要吃得太好 吃得太营养了,也容易引起肾结石,例如这四个方面的食物 1、蛋白质的摄取量,与肾结石直接关联。高蛋白饮食能促进尿液中钙的排泄,形成高尿钙;此外,高蛋白饮食通常都富含嘌呤,从而增加尿酸结石的危险性。 2、高嘌呤饮食,如海鲜、猪肝、猪肾...
-
小儿肚子痛要警惕肾石症
肾石症很多时候会引起肚痛、恶心血尿等症状。小儿肚子痛要警惕肾石症。很多时候小儿肚痛基本都会认为是肠胃的问题,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肾石症引起的,因为其发病率比较低,因此就有可能被忽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了以后不要再忽略了。 小儿肚子...
-
儿童肾脏疾病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儿童肾病是一种对儿童身体发育存在较大影响的一种肾脏疾病,儿童肾病的分类有许多,下面就一起看看这儿童肾病都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儿童肾脏疾病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类(因为儿童跟成人不一样)就是畸形,比如说肾的发育有问题。整个泌尿系统包括肾...
-
保护孩子肾脏 定期做尿检
肾病患儿在增加 近几年,肾病患儿日渐增多,据统计,我国现有200余万肾脏病患儿,其中慢性肾衰的病例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肾脏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
-
激素治疗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危害
目前,西医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激素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激素对患者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专家建议,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要慎用激素! 激素治疗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危害: 1.经过治疗获得症状缓解的儿童:应该定期做检查,特别...
-
儿童肾病易忽视 每年尿检很必要
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达1.3亿,每10个成人就有1个肾病在身。专家指出,以为身体好没必要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高一点点没问题,这对慢性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十分不利。所以,肾病的严重性需要引起重视。 两岁孩子长胖 原是肾病症状 儿童肾病,...
-
知足的人死亡风险低
美国查普曼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50岁以上成年人其死亡风险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满意度偏低会增加死亡风险,研究者对4500名参与者追踪调查9年后得出这一结论。 在追踪调查期的每一年里,这些老年参与者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考虑到所...
-
熟悉的人在场 更易引发笑声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索菲斯科特教授归纳了一些关于笑的常识。 1.很多动物也会笑。老鼠会笑,狗也会笑,与人一样,它们会在嬉戏时哈哈大笑,以抒发高兴的心情,促进相互间的感情。有证据表明,人类的笑声由发声进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