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护理的十大误区
一、产后休息与活动平衡
产妇历经分娩的艰辛,体质自然虚弱,适当休息是必要的。但长时间卧床并不利于产后恢复。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即可开始适度活动,如床上坐起,第三天便可下床行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下肢血液流动加快,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活动还能促进盆腔底部肌肉组织的锻炼,帮助子宫、直肠和膀胱等器官的恢复。
二、产后个人卫生与清洁
传统的观念中,产妇需满月后才能洗头洗澡,但事实并非如此。分娩过程中的出汗、产后的排汗以及不断的恶露排出和乳汁分泌,使得产妇的身体更容易脏,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入。产后个人卫生十分重要。自分娩后两三天起,产妇便可淋浴,不宜盆浴。夏天时,每天应用温开水至少洗涤一次。产后7至10天,即可用热水洗头。
三、打破“微风即产褥热”的误解
许多妈妈在坐月子时,严防风袭,门窗紧闭,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微风轻轻拂过,只会带来新鲜的空气,而不是产褥热的元凶。产褥热其实是由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引起的。产妇的房间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混浊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夏日中暑。
四、产后口腔卫生的重视
产妇的口腔卫生至关重要。由于进食次数多,食物残渣更容易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口腔感染是产褥感染的来源之一。产后刷牙并非禁忌,反而应该更加重视。产妇应每天早晚刷牙,每次进餐后都刷牙、漱口,以确保口腔健康。
五、饮食平衡与适量盐分的摄入
有人认为产妇不能吃盐,于是在产后前几天的饭菜中一点盐也不放。事实上,这样做并不科学。产妇在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体内容易缺水和盐分,应适量补充盐分。保持饮食平衡,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
六、鸡蛋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
鸡蛋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过量食用鸡蛋会影响对其他食物的摄取,一般产后每天两三个鸡蛋就足够了。
七、尽早开奶的重要性
有些地区的产妇认为开奶早不好,实际上开奶越早越好。婴儿吸吮奶头可以促进乳腺分泌乳汁,有利于子宫收缩和子宫的恢复。新生儿也能得到营养丰富的初乳。产后30分钟即可开始哺乳。
八、产后性生活的恢复需慎重
满月并不等同于产妇身体完全恢复,因此产后6至8周后再恢复性生活是更为安全的选择。分娩对子宫内膜和阴道壁造成的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来愈合恢复。过早恢复性生活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九、汤与肉,营养谁更胜一筹?
在炖煮的世界里,普遍的观念是汤比肉更富含营养。随着火候的慢慢熬煮,人们往往认为肉中的营养精华都会流入汤中。对于产褥期中虚弱的产妇而言,鸡汤、排骨汤、鱼汤和猪蹄汤似乎是她们滋养身体的最佳选择。科学的分析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真相肉的营养价值远超过汤。那种认为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
十、产妇需忌口吗?其实不必!
在许多地方,产妇被要求忌口,诸多美食如牛羊肉、鱼虾类等都被列为禁忌。产后,身体需要充足且多样化的营养,仅依赖单一的食物是无法满足身体需求的,也不利于乳腺分泌乳汁。其实,只要保证饮食合理健康,那些曾经被认为的禁忌食物也可以成为产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再也不用对美食望而生叹了!产后饮食应丰富多彩,既满足了味蕾的享受,又保证了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