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脾胃虚 少秋瓜多秋果

健康新闻 2025-04-19 02:43健康新闻www.xiang120.com

在炎热的夏季过去之际,人们的身体经历了一番考验,迎来的是“一夏病三分虚”的阶段。其中,“虚”体现在脾胃虚弱,导致人们普遍会在夏天消瘦一些。

按照中医理论,夏季之后还有一个被称为“长夏”的时期,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长夏时节,湿气重,这是主气。人们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慎淋雨或未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容易被湿邪困住,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大便稀溏、肢体困重等。过多摄入寒凉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因此特别需要注意饮食,护好肠胃。尤其是冰镇西瓜等寒凉食物,此时应尽量避免食用。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但可能不知道西瓜的别名是“寒瓜”。西瓜性寒,若再经过冰箱冷冻,对脾胃的伤害会更大。除了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都属于寒凉食物,此时过食只会火上浇油,引发不适。过了夏天,这些瓜类食品应该逐渐退出餐桌。

那么,如何应对夏末秋初的暑热呢?其实,有些食物既能消暑又能化湿邪。比如绿豆汤,不仅可以解暑热之毒,还可以助脾胃解围。红豆也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多饮用红豆汤既能消暑化湿,又能维持身材。

在初秋养脾方面,虽然秋瓜不宜多吃,但秋果却是不错的选择。秋梨被称为“果宗”、“玉乳”,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则滋五腑之阴。大枣也是秋季的佳品,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

对于身体较弱的人来说,秋季还是需要通过吃一些肉类来补充的。在肉类选择上,鸭肉最佳。因为秋天的鸭子最肥嫩,且具有医疗功效。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来说,可以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调理脾胃,平时可以多喝绿豆汤或薏米粥等食品。因为这些食物有助于排出湿邪热邪,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鸭肉粥,将鸭肉洗净煨煮后,加入清水和盐熬成鸭汤,既美味又营养。

在夏秋之交,我们要特别注意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保护脾胃。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我们可以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迎接健康的秋季。在秋季,我们迎来了一道既美味又养生的佳肴鸭汤粳米粥。当香气四溢的鸭汤开始沸腾,撇去浮油后,投入一百克洁净的粳米,小火慢煮,直至粥香扑鼻。随后,加入新鲜的蔬菜,这道清淡味美的粥品便大功告成。粳米粥不仅口感醇厚,更因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成为消化能力下降人士秋季进补的绝佳选择。

说到养生,不得不提的是足三里这个中医穴位。初秋时节,养脾健胃,足三里便是我们的得力助手。有句古老的俗语说得好:“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位于胃经,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的神奇功效。

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神秘的穴位呢?其实非常简单。只需将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在胫骨的前缘,中指所指的位置便是足三里。每天按压此穴2至3次,每次维持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调和脾胃,更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

除了按摩,我们还可以用艾条来灸足三里。艾条悬放的高度以产生热感为佳,灸的时间相对较长,大约需要10分钟。每周进行1至2次即可。艾灸足三里能够温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对于养生健体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这个金秋时节,让我们通过饮食与穴位的双重调养,守护脾胃健康。享受一碗温馨的鸭汤粳米粥,同时不忘按摩或艾灸足三里,让身体在秋季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收获健康与活力。

上一篇:怀了双胞胎要注意的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