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功能性饮料的面纱
功能性饮料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角色似乎成为了繁忙人们的救星,它们被赋予了提神醒脑、补充能量、恢复体力的功效。自“门”事件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饮料的真实面目。它们背后的配方是如何设计的,是否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它们所含的成分是否真的具有宣传中的效果?在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这一切都是谜团,等待时间的验证。
何为功能性饮料?很多消费者将其与补水、补充能量、补充精力等概念挂钩,但真正的定义却并非这么简单。市面上过半的饮料都可以做到补水,至于能量和精力,则需要更深入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关于功能性饮料的标准尚不完善,甚至没有任何国家标准明确说明什么是功能性饮料。
以往,人们习惯将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等具备一定功能的饮料统称为功能性饮料。在国家标准中,并无“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目前最接近的可能是去年年底颁布实行的《饮料通则》中提及的“运动饮料”和“特殊用途饮料类”。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选购到有明确、被验证过有效功能的保健饮料呢?可以选择产品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标志的保健饮料,或选择包装上有批准文号的产品。
功能性饮料在广义上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具有保健作用的饮料。在市场上,通常被大家认可的分类则为两大类:补充型和功能型。补充型饮料主要是补充人体运动时丢失的营养,而功能型饮料则通过添加各种功能因子,满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求。
最近,含有维C的饮料成为市场的新宠。维C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但是在夏日,出汗较多时,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也较多,适当补充有益健康。过量摄入维C则可能造成中毒或依赖。那么维C饮料是否可以任喝无妨呢?有业内人士透露,维C在饮料中更多是被作为口味调节使用。要想真正补充维C,最好还是直接吃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其他有益成分,如花青素、膳食纤维等。
除了维C饮料,还有一些草本饮料也能帮助身体充电。有营养师指出,除了饮用功能性饮料,还可以通过吃巧克力、以花旗参泡水喝等温和自然的方式为身体充电。在草本植物中,许多补益的中药都有提神、补充元气的功效。例如人参可以和桂圆、肉桂泡茶喝。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也有助于提神。
炎炎烈日下,冰冻饮料大受欢迎,但消费者在选择时需要注意知多点。除了关注饮料的成分和功能,还需要关注其国家标准和批准文号。在选择功能性饮料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渠道,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饮料的选择,其实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尤其是在特定人群和特定场合下,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茶饮料,孕妇和儿童应该尽量少喝。虽然茶饮料以茶叶为原材料,添加其他成分而成,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但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却易使大脑过度兴奋,对胎儿产生影响。茶中的大量鞣酸会干扰儿童对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因此儿童不宜多喝茶饮料。
果汁饮料则受到儿童的喜爱,但其高糖和高添加剂的特点,使得病患者和孩子需要少喝。果汁饮料中的较高能量和糖容易引起孩子肥胖和各种健康问题。在选择饮料时,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更加注意。
至于运动饮料,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剧烈运动后补充能量和恢复体液平衡。如果不进行运动或者很少运动,饮用运动饮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只有在强烈运动、大量流汗后,才应该选择运动饮料来迅速补充能量和恢复体力。
在选择饮料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和场合来选择适合的饮料。对于孕妇、儿童、病患者等特定人群,更应该谨慎选择饮料,避免因为不当饮用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实习编辑: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