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情绪吃饭有利健康
情绪、心理乃至性格的展现,其实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吃得对、吃得好,那些困扰我们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疑虑、懒惰和悲伤等,都将渐行渐远。
关于愤怒:
一些情绪的波动,其实是我们身体内部营养失衡的反映。当我们摄入过多的食物,特别是与代谢相关的维生素B群(如B1、B3、B6等)消耗加大,缺乏时可能会导致人情绪暴躁。维生素的缺乏也可能导致思维能力下降。若肉类摄入过多,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上升,也容易使人冲动。糖分的过量摄入也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出现“嗜糖性精神烦躁”。但也有一些食物如玫瑰花、山楂、啤酒、藕和萝卜等,它们具有顺气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症状。
关于疑虑:
当我们的期望过高,压力太大时,往往容易出现疑虑和神经质的表现。这些情绪困扰常常伴随着失眠等问题。如果吃得少,疑虑和忧思的人往往面色苍白、瘦弱,主要是能量和营养摄取量不足导致的体力不足。长年吃素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如锌的缺乏就容易使人情绪不稳定。我们可以选择绿茶、蔬菜等具有放松情绪的食物,冬虫夏草等也有助于镇静安神。
关于懒惰:
懒惰并非只是行为上的偏差,它也可能是饮食上的某种反映。过多的盐摄入在体内积蓄,可能会出现嗜睡的现象。饮食过于单调,不注意荤素搭配的人容易出现缺铁现象。为了克服懒惰,我们可以选择血豆腐加青椒等富含最易吸收的血红素铁的食物,同时保持少油盐、清淡而规律的饮食能让人保持振奋的状态。
关于悲伤:
抑郁伤感可能加剧身体的失衡,特别是营养的不平衡。缺乏某些营养素是诱发抑郁伤感的重要原因。此时我们应多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黑大豆等。同时鸡汤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能平衡身体的需要,提高我们的活力与激情,帮助我们克服悲观厌世的情绪。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也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
食物的选择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关乎我们的心理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我们远离那些不良的情绪困扰,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提高膳食营养的覆盖面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实习编辑:万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