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有什么危害?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虽然这句话广为流传,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从人体的消化生理功能出发,饭后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支持胃肠道的初步消化。为了确保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饭后适当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胃肠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如果餐后立即散步,身体的血液会被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导致胃肠的血液供应减少,食物无法得到充分消化。胃里的消化液是由于进食而产生的条件反射而分泌,只有在胃部饱满时,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果餐后马上走动,胃部会快速蠕动,将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推入小肠,这会导致食物的营养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有些人感觉“吃饱”了,其实只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并没有真正吸收进体内,身体仍然处于“饥饿”状态。此时匆忙起身活动会导致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从而延缓消化液的分泌,破坏胃的正常消化,容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是不适合饭后马上走动的。例如,患有胃病的人、心脑血管病患者等。这些人在饭后应该避免散步,即使是普通的走动也应该尽量减少。对于胃病患者来说,饭后进行直立性活动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可能会引发或加重胃下垂。心脑血管病患者饭后应该避免运动,因为此时胃肠活动增加会导致胃肠部血流增加,从而减少脑部的血流,可能会加重病情。
对于其他人群来说,餐后散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它可能导致头晕加重、上腹饱胀不适等症状。特别是在冬季,如果进餐时室内温差较大,大汗淋漓后匆忙离开餐厅,在冷风的刺激下散步,容易引起风寒头痛,还会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饭后适当一段时间,如闭目养神30分钟后再进行活动是比较合适的。
本文内容仅授权湘120健康网独家使用,任何未经版权方授权的转载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