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秋季饮食养生误区
走进秋季,饮食三大误区需警惕
曾经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关于生姜的食用,是不是秋天真的不能碰触?这里面到底有何奥秘?今天我们来一同介绍秋季饮食中的误区。
一提到生姜,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厨房中的常客,也是中医眼中的良药。其辛辣味及温性使其归五脏,能益脾胃、驱风散寒等。现代医学更揭示其含有的挥发油、姜辣素等有益成分。正如老话所说,生姜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宜食用。尤其在秋季,气候干燥,生姜的辛辣容易伤害肺部,加剧身体失水。秋季应当适量减少生姜的摄入,尤其在夜间避免进食生姜,以免影响休息和引发上火症状。但如果有风寒咳嗽等疾病,生姜仍是治疗良方。关键在于辩证对待,适量使用。
再说到秋瓜坏肚的误解,其实是指立秋后大量生吃瓜果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夏天的瓜类水果是人们消暑的好帮手,但秋天吃多了容易引发呕吐、腹痛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大量食瓜使脾胃处于虚弱状态,进入秋季后应注意瓜类水果的摄入量。但并非完全禁忌,只要不过量,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梨、苹果等水果在秋季是适当的多吃,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还有润肺、消痰、止泻等功效。
说到“贴秋膘”,很多人会想到吃肉来弥补夏季的亏空。贴秋膘也要科学搭配。夏季冷饮、冻品的过量摄入常常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若此时大量摄入肉类,会加脾胃负担。吃肉要适量,最好等到天气真正转凉后。对于肥胖者来说,秋季更是需要注意饮食,避免过量。在进补方面,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银耳、百合等。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补前可适度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
秋季饮食需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适量、适时、适人,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秋天的美好。
(责任编辑:徐晓宇 实习编辑:袁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