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人的食品概念
自今年全国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来,消费者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关注食品标签上的细节。仍然有许多朋友未能全面理解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对某些概念存在误解,继续受到各种“概念”的误导。在此,我们针对最近消费者提问较多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无反式脂肪酸”的饼干点心。许多人在购买甜味零食点心时,都会关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当看到其含量为零时,便认为这种食品较为健康。即便反式脂肪酸含量几乎为零的植物起酥油、蛋糕油、人造奶油等产品,虽然不含反式脂肪,但富含饱和脂肪。若摄入过多,同样会增加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这类食物只能偶尔品尝,绝不能因为“零反式脂肪”而纵容自己过度食用。
2.关于“非转基因”烹调油。无论是否标明“非转基因”,烹调油的脂肪含量高达99.9%,在增加食物热量、导致长胖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仅仅因为油是“非转基因”而放心大吃特吃的话,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胆结石、肠癌等疾病的风险。目前,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并未发现含有毒性物质或具有特殊害处。
3.关于“无添加蔗糖”的香甜麦片。许多消费者喜欢购买号称“无添加蔗糖”甚至“无糖”的“营养麦片”,但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他们购买的只是用麦芽糖浆替代蔗糖的产品,或是糊精和甜味剂的组合。麦芽糖浆和糊精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更为迅速,而在营养素含量方面并无健康优势。消费者需明确,麦片不等于燕麦片,无糖也不等于血糖上升速度慢。与其摄入这些伪健康概念产品,不如直接食用纯粹的燕麦片,自行添加核桃碎、杏仁碎增香,以及葡萄干和大枣肉增甜,这样营养价值更高,而血糖反应更低。
4.关于“纯天然”的果蔬干。许多人认为综合果蔬干以及各种水果干如蓝莓干、圣女果干、猕猴桃干等多吃有益健康。这些果蔬干实际上是低温油炸产品。原本脂肪含量低于1%的果蔬,经过油炸脱水后,脂肪可以高达10%,甚至15%以上。许多所谓的“水果干”其实是水果加油加糖制成的,虽然它们的确有一定的健康价值,但因加入了大量糖,健康效果会大打折扣,食用时也需要限量。想要了解果蔬干是否加糖加油,只需查看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即可。
5.关于“儿童专用”食品。许多食品标注“儿童”二字,如儿童酱油、儿童醋、儿童挂面、儿童牛奶等。实际上,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可以随意使用。有些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并不低,而一些儿童挂面虽然强化了微量营养素,但盐并未减少,营养价值并不高。有些产品只是通过增加糖、香精,以及包装上的卡通人物、小卡片、小玩具等手段来吸引孩子,对健康并无益处。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家长需要更加谨慎,关注产品的营养成分和配料表,为孩子选择真正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