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集结号 如何煲好汤
冬季,万物进入休眠状态,大地被冰雪覆盖,人体阳气内藏,水湿难以从体表排出,大部分转化为尿液,给肾脏带来负担。肾炎、水肿等疾病容易复发或加重。而且冬季气温骤降,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和关节变得脆弱,容易引发气管炎、胃痛、关节痛、咳嗽等病状。尤其,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建议适当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抵御寒气侵袭。
食补胜于药补。食物的性质主要分为温热与寒凉两大类。冬季宜选择温热食物来进补,如羊肉、生姜等,以调节身体机能。冬季因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人们常常手脚冰凉,要注意静心养气,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古人有言,“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强调了冬季养生的重要性。
随着冬季深入,人体需要的热能逐渐增加。为了御寒,人们宜食用一些如羊肉等温热食物。但冬季也容易出现上火现象,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动得少,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再加上冬季饮食热量高,容易导致胃肺火胜。也需要食用一些性冷的食物来平衡,如萝卜、莲子等。冬季养生食品还有芝麻、牛肉、油菜、栗子、大枣、龙眼等。
进补有度,呵护心境。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顺应季节变化。越是寒冷的时候,离春天越近,应减少进补量,让身体慢慢消化积累的食物能量。滋补不仅是补肠胃,更要呵护整个身心。赏花吟诗、煮酒论英雄等活动,都能让人寒意消尽。
汤水是最适合冬令进补的料理。汤水的滋味醇厚简单,不需要多余的作料,便能呈现出食材的鲜美之味。比起新鲜生材直接做成的沙拉,一碗中和了几种匹配材料精华味道的汤,更能打动人的味觉细胞。中餐最讲究的是老火靓汤,用慢火熬炖几个小时,将食材的营养全部溶解到汤水中,非常滋补养生。
冬令进补汤方中,老火靓汤的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等,辅以应季蔬果调和。比如老火鸡汤,味道特别香浓,给人很补的感觉。土鸡的功效是温中益气、活血调经。还有木瓜煲排骨,这款汤味道甘醇,排骨汤则是老火靓汤里最常见的,可以搭配多种食材。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用一碗热乎乎的汤来温暖身心,无疑是最美好的享受。通过食补和汤补,让身体在冬季得到充分的滋养,为即将到来的春天打下坚实的基础。烹饪传统靓汤:花生章鱼猪脚与山药枸杞羊肉汤
对于追求美容养颜的女士们来说,花生章鱼煲猪脚无疑是她们的最爱。这道汤品口感浓郁,仿佛每一口都在滋养肌肤,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胶原蛋白。
花生章鱼猪脚汤,用料简单却饱含营养。猪脚,作为汤中的主角,其性平、味甘,具有补气血、通血脉、滋阴养颜的神奇功效。搭配章鱼、花生、枸杞、小枣,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味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谈及老少皆宜的冬令进补汤品,山药枸杞羊肉汤绝对是不二之选。羊肉补脾胃、益肺肾,搭配山药、胡萝卜、枸杞等食材,让这款汤品既营养又美味。
说到煲汤,其中涉及的细节可不少。锅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专业的汤馆里巨大的汤煲总是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家煲汤,推荐使用较深且保温效果好的瓦煲,或是容量较大的陶锅、砂锅。这类汤锅有利于水分子与食材的相互渗透,使汤味更加鲜醇。
而煲汤的火候也是一门学问。有肉的汤需要至少三四个小时,纯素的汤也要至少一两个小时。先用大火煮滚,再转中火或小火慢慢熬煮。少了大火煮滚的程序,材料无法充分释放;时间过长则容易烧干。
在煲汤过程中,材料的处理也非常关键。肉类需用开水汆烫去血去惺。干果类需提前泡发,蔬果类则需洗净去籽或核。因为汤只是为品尝食材本身天然的味道,一般不加盐或其他作料。如果不习惯淡味,可以在汤煲好后适量加盐或胡椒调味。
煲汤是一门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技艺。只有真正掌握了煲汤的技巧,才能煲出让人回味无穷的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