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饮食4个改变
冬至来临,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数九寒天”。在这个季节里,为了抵御严寒,我们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做出以下改变。
我们需要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畜禽肉和鸡蛋等。这是因为蛋白质在身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热量,帮助身体抵御寒冷。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红肉中的铁元素容易被身体吸收,增加铁的摄入有助于增强抗寒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当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非脂肪含量较高的肥肉,每天的肉类摄入量最好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饭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或热汤是冬季暖身的绝佳选择。寒冷的气温下,一碗热粥不仅能够立刻让人感到温暖,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唤醒消化系统,从而提高食欲。特别是杂粮粥,更能帮助补充多种营养素。在冬季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喝粥还能帮助身体补充水分。除了热粥之外,饭前喝上一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坚果作为零食的首选也是冬季饮食中的一大亮点。坚果多在秋天成熟,可以说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营养素能够帮助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可以选择用坚果替代一些点心等零食。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原味的坚果,并且每天摄入量不宜过多。
建议多吃黑色食物。中医提倡冬季补肾,而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都属于肾经。这些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保护视力等。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秋冬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