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吃什么,怎么吃更重要
贝贝的食趣与家长的饮食智慧
贝贝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拥有肉嘟嘟的小脸,充满童真与活力。她喜欢嘎嘣脆的薯片,透心凉的汽水,还有洋溢着幸福感的甜品。她对米饭、蔬菜和水果却有些抵触,尤其害怕尝试未知的食物。
随着圣诞节的临近,贝贝向妈妈提出了举办一场派对的想法,邀请小伙伴们来家里做客。派对上的食物选择成了问题。孩子们自然倾向于炸鸡、汽水、薯条等美味却不太健康的食物,这让贝贝妈妈陷入了纠结。是迁就孩子们的口味,还是坚持健康饮食的选择?
这种困惑并非只在节日期间存在,平日里关于儿童饮食的问题也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关于儿童饮食的黑名单、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享受饮食的乐趣等话题,都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油炸食品、甜食等被家长视为“禁区”的食物,其实并不需要完全禁止。食物除了营养价值外,还有愉悦人心的功能。对于小孩子特别喜欢的甜食,它有助于我们的大脑分泌使人产生愉悦感觉的多巴胺,带来味觉、情绪和能量的三重满足。家长们可以在可控的环境下,让孩子品尝到营养与美味兼备的食物。
邀请孩子参与烹饪过程是一个好办法。亲手制作炸鸡、薯条等孩子喜欢的食物,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还能让孩子参与其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
在食物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多样性,让孩子享受多样化的饮食。在一个健康的派对中,蔬菜水果的比重应该大于零食,并且与零食交替摆放,避免分区摆放,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取更多营养。
关于有机食品的选择,虽然有机食品有可能减少农药残留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疾病的患病率,但尚未证实其“更加营养”。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有机食品,但更重要的是注意孩子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家长们还需警惕“儿童专用”食品的宣传陷阱。许多宣称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儿童专用”食品,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奇。家长们在选择这些产品时,应该认真查看营养标签和成分表,了解其真实营养价值。
当孩子感冒初愈时,家长不应立即给孩子大鱼大肉进行食补。感冒会影响孩子的肠胃功能,食补不当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饮食的引导与教育是一门深广的学问。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方式和道理来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享受饮食的乐趣。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传递健康知识,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享受饮食带来的乐趣。饮食建议犹如细致入微的导航,指引我们的肠胃重回健康之路。想象一下,感冒初愈的你,需要怎样的能量去重新点燃活力?专家建议,此时应以清淡素食为主,让肠胃逐渐适应。第一天,一杯清粥配新鲜果汁,第二天,蒸鱼入口绵软,第三天,精致的蛋类与肉类渐渐加入餐盘。如此渐进,让肠胃慢慢“满血复活”。
对于厌食的小朋友,有一种被称为“饥饿疗法”的方法。这种方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饥饿,而是通过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唤醒孩子对食物的渴望。在排除疾病和不良进食习惯的前提下,适量地让孩子体验饥饿,有助于激发他们对食物的热爱。这种刺激让孩子明白吃饱的意义,养成专注吃饭的好习惯。但切记,“饥饿疗法”的目的在于纠正饮食习惯,不应过分使用。
亲爱的家长们,食品并无绝对的“黑名单”。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比起“吃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吃”。为此,我们为你准备了【快乐吃货养成攻略】。
一、从认识食物开始
每周与孩子共同一种新食物,通过图片、实物、动画等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食物的旅程。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孩子亲自到农场体验。教孩子认识食品上的营养标签,或使用健康APP,让他们了解食物中的能量。比如,100克米饭、面条、可乐型汽水、曲奇饼干等所含的能量。这样,你更能智慧地为他们搭配一日三餐,平衡“吃动”原则。
二、烹饪中的创意乐趣
用心烹饪,将水果切成小块,串成可爱的糖葫芦;荤素搭配炒制,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吃下营养丰富的蔬菜;用模具制作可爱形状的食物。邀请孩子共同参与烹饪,参与购买食材的过程,让他们更享受吃饭的乐趣。鼓励孩子用艺术眼光搭配食材,创造一个感官的冒险故事。
三、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分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或把吃饭作为奖励或惩罚。鼓励孩子从小量开始尝试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他们会慢慢接受新的味道。
感谢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熊苗和科普作家云无心博士的专业指导。更多科普乐趣,请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诚食派。让我们一起吃的真相,成为高阶吃货!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