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补冬- 养生主要应滋益阴精
立冬之后,冬季的寒风凛冽扫过大地,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仿佛都被冬天的严寒所征服,归于寂静。对于人类而言,虽然无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传统习俗,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中医养生学所推崇的冬季进补的好时节。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缓,消耗相对减少,此时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而在众多进补方式中,食补为上。《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宜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饮食要温热,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烹饪进补食材时,可以加入一些沙参、黄芪、麦冬等中药材,但不必过量,毕竟这是食补而非药补。在众多的冬季养生菜品中,羊肉炖萝卜和炒双菇(香菇和平菇)是首选。羊肉炖萝卜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有很好的滋补效果。而炒双菇则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冬天的北风寒冷刺骨,“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点。冬季应保暖避寒,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人们宜早睡晚起,让睡眠时间长一些,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活动,且不宜做剧烈运动。卧室要适当通风,保持一定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冬季养生方法,还有许多传统的养生手段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这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身体大有裨益。特别是艾灸,灸一下保健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处的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遵循这些冬季养生方法,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体健康,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