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食物中毒 鉴别有害食物
炎炎夏日来临,随着气温逐渐攀升,急诊科每日都会遭遇数起与食物相关的事件。在这个季节,预防尤为重要。
双手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无数的细菌和病毒,保持双手清洁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洗手虽然看似简单,但科学洗手的方法却常常被忽视。药监部门提醒市民,要用流动的自来水充分浸湿双手,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双手互相搓擦至少20秒,确保擦出丰富泡沫。搓擦的每一步都有讲究,包括掌心对掌心、手指交错进行搓擦等。完成搓擦后,务必用清水彻底冲洗双手,并用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除了手部卫生,食物的储存和处理同样重要。在家做饭时,不仅要养成做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如果在做饭过程中去做其他事情,回来后也要重新洗手。处理生食之后,尤其是鱼、肉等,再接触其他食物前也必须彻底洗手。
许多市民认为凉菜更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熟食则相对安全。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熟食,一旦冷却到可食用温度,细菌等微生物便开始繁殖。为了确保安全,食物应尽量趁热食用。对于提前制作或剩余的熟食,如果存放时间超过4小时,应存放在60℃以上或10℃以下的环境,避免细菌滋生。但请注意,这些储存温度只能减缓细菌生长,不能彻底杀灭细菌。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温度至少达到70℃。
从冰箱拿出的冷冻肉和鱼,在烹调前必须彻底解冻。彻底加热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但加热时需注意,食物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以上。
在餐桌上,剩菜打包是常见的现象。打包也有学问。凉菜和蔬菜不适合打包,因为制作过程没有加热环节,容易滋生细菌。而适合打包的是可以反复加热的熟食。打包回家的剩菜最好分类存放,不同食物中细菌生长速度不同,混放容易导致食品交叉污染。
剩菜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隔餐。食用前要对食物进行回锅加热或微波炉加热,温度要达到70℃以上。这是因为冰箱不是“保险箱”,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杀灭细菌。如果食用前没有充分加热,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加热时间最好控制在4~5分钟,还可以加入酒、调料等提味杀菌。
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在夏季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学会科学洗手,正确处理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