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宝宝 奶粉如何抉择?
未满月宝宝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于母乳中的乳糖以及配方奶中的成分消化能力有限。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他们的大便通常呈现煳状。母乳喂养的婴儿,其大便较为松软,次数较多,几乎每次喂奶都会排便,但大便颜色正常,略带酸味,宝宝食欲良好,体重稳步增长,这种情况并不能认为是腹泻。而对于喝配方奶的宝宝,他们的大便比母乳宝宝的大便硬一些。一旦宝宝大便出现水分增多、颜色变化、带有黏液且次数增加,但体重不增反降的情况,就需要警惕宝宝是否拉肚子了。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不适应辅食、糖分摄入过多、吃得太饱、乳糖不耐受以及牛奶蛋白过敏等都有可能引起宝宝拉肚子。在判断宝宝是否因牛奶过敏而拉肚子时,家长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幼儿腹泻是由食物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一味地认为是奶粉不合适而频繁更换品牌,往往无法改善宝宝的腹泻情况。肠炎、感冒、肠套叠等疾病以及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宝宝腹泻。当宝宝出现腹泻时,家长除需带其就医检查外,还需要注意宝宝是否有因拉肚子引起的脱水或体内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
当腹泻达到一定程度时,宝宝的肠黏膜层会受损,影响小肠黏膜酵素(尤其是乳糖酵素)的活性,导致无法消化奶水中的乳糖。这些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小肠下半部或大肠,被细菌发酵后产生气体和酸,引发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现象,使宝宝的腹泻情况更加严重。黏膜层作为肠道的天然屏障,当被破坏时,会使奶水中的一些较大蛋白质或过敏原透过黏膜进入血流引发过敏反应,形成恶性循环,使宝宝的腹泻更难痊愈。
为避免乳糖及牛奶蛋白继续对肠道造成刺激,当宝宝出现严重腹泻时,需暂停喂奶(包括婴儿奶粉或牛奶)。对于症状较轻的婴儿,可以考虑将奶水冲稀以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但对于六个月内的宝宝,因奶水为主要能量来源,持续数天以稀释奶水喂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营养摄取,因此可以考虑使用腹泻专用奶粉。对于1-2岁以上的幼儿,家长可以选择改喂稀饭或不含油的食物,不一定需要使用特殊配方奶粉。
市面上的腹泻专用奶粉,也称为“免敏奶粉”或“止泻奶粉”,在营养上与普通婴儿奶粉相似。这种奶粉将普通奶粉中的乳糖替代为麦芽糖糊精或葡萄糖聚合物,同时在蛋白质上也进行了调整,例如使用黄豆蛋白为主或去除牛奶中易引起过敏的β-球蛋白等。这些特殊配方奶粉能降低奶水对肠道的刺激和伤害。
由于这些特殊配方奶粉在营养上与其他婴儿奶粉没有差异,因此对于少数先天对牛奶蛋白或乳糖过敏的宝宝,即使在新生儿期需食用这类奶粉也不必担心营养不足。但如果宝宝对大豆蛋白质也过敏,则应选择含酪蛋白或预水解蛋白质的配方奶粉。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使用这些腹泻专用奶粉时,需完全替代原来的奶粉,不可混合喂食。在一段时间后(约两周),若宝宝腹泻症状改善,可以逐渐换回原来的奶粉。家长需密切注意宝宝是否因换回原奶粉再次出现腹泻。是否需要更换奶粉应由医师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评估。家长不应盲目更换奶粉品牌,因为问题可能在于宝宝适合哪一种配方奶粉,与品牌无关。(实习编辑:黄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