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 常用养生茶验方几则

    泡过的细嫩茶叶,切勿扔掉,洗净后用来炒蛋或瘦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1)泡过的细嫩茶叶,切勿扔掉,洗净后用来炒蛋或瘦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2)收集冲泡过的茶叶,洗净晒干,做成枕头,有疏风清热止痛的功效。 (3)用新鲜凉浓茶水洗眼睛或点眼,可使...

  • 养生药茶方(二)

    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归肝、肾二经,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强肾固精之功效。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症有明显的功效。还对肝病导致的眼部视力减退、模糊不清等症有缓解的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骨、肺三经,有补肝益肾、明目润肺之功效,...

  • 养生药茶方(一)

    山楂又名山里红,原产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和食用的记载。其性微温,归脾、胃、肝三经,食用后能够健胃消食、生津止渴。主治腹中积食、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经常食用山楂能够软化血管,增强血管的弹性,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

  • 中药养生茶

    五味子3大匙,水6杯,糖适量。将6杯水煮开,再放入五味子煮,约20分钟即可,可酌加适量的糖饮用。饮用五味子茶可以达到养护肝脏,防治肝硬化的目的。 (1)绿茶 枸杞子15克,绿茶3克。 将上药放杯中沸水冲入,趁热频饮,代茶饮用。 益肝明目,补肾润肺。适用...

  • 中药养生药茶

    (1)茶 原料:丹参6克。 制作:开水泡,代茶饮,至味淡为止。每日1~2次。 功效:适宜冠心病患者。 (2)丹参茶 原料:丹参10克,5克,攻瑰花5克,药10克,10克。 制作:将赤芍药、何首乌、丹参、陈皮先用纱布袋包起来。再把做好的药包放入装有1500毫升开水的...

  • 五款养生茶

    玫瑰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缓情绪的作用,薄荷可驱除疲劳,使人感觉焕然一新。滋阴益肾、明目、解毒利咽。适宜阴虚内热伴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咽喉肿痛。外感发热、消化不良者不宜。 茶疗是根植于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方式,具备中药的治疗养生效果与茶...

  • 夏季健康饮品——苦荞茶

    苦荞茶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镁、硒等氨基酸。长期饮用本品,可改善身体状况,降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又一年的夏季已来临,各种消暑解渴的饮品也将...

  • 端午养生花草茶

    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花,还具有减肥的功效;与枸杞同用有养阴清热、益肾明目的作用。 节里,气候比较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易动肝火,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花草茶。花草茶,取之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多为自然风...

  • 适宜夏季饮用的保健药茶

    姜盐茶和胃止吐。尤宜适用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橘红茶清肺和胃、理气化痰。尤宜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和消化不良所致的胃呆腹胀等症的辅助治疗。 ,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冲泡代茶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

  • 夏季祛暑茶疗方

    金银花茶清凉可口,可清热祛暑,解毒利咽。适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痛等症。 炎炎夏日,闷热潮湿,令人食欲减退,体倦乏力。如果来一杯清凉甘甜的茶饮,既能祛暑提神,又能消食开胃,何乐而不为呢? 茶 :金银花10克,冰糖适量。共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加盖...

  • 居家养生常饮保健茶

    暑热高温的夏季,人体的津液消耗量大,肠胃也容易出现不适,此时的养生保健之法,当以饮茶最为适宜。 暑热高温的夏季,人体的津液消耗量大,肠胃也容易出现不适,此时的之法,当以饮茶最为适宜。 这一点上,广东人的做法很聪明,他们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广东...

  • 西洋参石斛茶生津止渴

    西洋参石斛茶配方是西洋参3克,石斛10克。每次只要喝上2~3天,阴虚火旺,口渴咽干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天气干燥再加上思虑多,操劳费心,很容易损耗心阴,津液一少,各种器官都会比较“干”,所以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干眼涩这一系列的“干”症。在秋...

  • 秋季咽喉干痒疼痛试试中药茶

    秋季气候干燥,外界燥邪侵犯肺部,易伤津液,肺失滋润,清肃失司,就会出现咽喉发干疼痛、嗓子发痒的感觉。所以治疗嗓子干痒的问题,应该从滋养肺阴、清除燥邪入手。 秋天天气干燥,喉咙常常干痒不适,造成很多咽喉问题。认为,喉是肺的门户,呼吸的通道。秋...

  • 春季养生鲜花茶

    茉莉花味辛甘、性温。能促进胃的消化吸收,缓解胃痛,对腹泻腹痛有很好的疗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春季花茶。 胃部不适选择茉莉 味辛甘、性温。能促进胃的消化吸收,缓解胃痛,对腹泻腹痛有很好的疗效。 养生方 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可以...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