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因
问:什么是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因? 答: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
-
维生素B族的种类以及作用
①维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它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碱易分解。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缺少它会得脚气...
-
脊髓空洞症的病理学说
1、为脊髓呈管状空洞,由颈段上下延伸许多节段,应看作与脊髓中央管单纯囊肿不同,空洞积水更适用于后者,认为本病是脊髓背中线发育畸形的结果,空洞腔可与中央管交通,空洞内衬可见室管膜细胞,囊内液与CSF类似。也有人认为本病因胶质细胞增殖,其中心部坏...
-
脊髓空洞症传染吗
的病理改变:空洞多限于颈髓,可伸延脊髓全长,在不同节段,截面积不同,在颈髓、颈膨大达最大程度。最初空洞限于后角基底或髓前连合,囊肿缓慢扩大累及两侧更多灰质和白质,有时脊髓实质只剩下狭窄边缘,神经组织退变消失。空洞可伸延至延髓,罕有到脑髓者...
-
认识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大宗病例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脊髓变性疾病,起病隐潜,病程进展极缓慢,病人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以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
-
脊髓空洞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脊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前者临床表现与相似,但脊髓内肿瘤一般病变节段较短,早期出现括约肌症状,椎管梗阻现象常较明显;后者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多有明显的交叉性麻痹,病程短,发展快,晚期可有颅压增高现象。 2.颈椎病:虽可有上肢的肌...
-
脊髓空洞症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1.CT扫描:80%的脊髓空洞可在CT平扫时被发现表现为髓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囊腔,其CT值与相应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相同,平均较相应节段脊髓CT值低15Hu相应脊髓外形膨大少数空洞内压力较低而呈萎缩状态,此时其外形欠规则。当空洞较小或含蛋白量较高时,平扫可能...
-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偏
分型治疗 (1)脾虚肉痿 治法:健脾益髓,养血通络。 处方: 20克,茯苓15克,15克,15克,川断15克, 15克,15克,杓杞子50克,15克,鸡血藤50克,15克。 加减:肢麻不仁明显加桂枝、;肢软无力加、;肢软下坠加升麻、柴胡;若伴中枢性疼痛加、。 用法:每...
-
脊髓空洞症注意事项
氯苯氨丁酸治疗 适应症 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骨骼肌强直,以及感染、外伤、肿瘤或原因不明的脊髓疾病所致的肌肉痉挛,例如脊髓性痉挛性瘫痪、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或下肢轻瘫和脊髓受压等。也可用于各种脑源性疾病引起的肌...
-
老人关注脊髓空洞症
70%以上是由于先天性后枕骨发育不良引起,还有30%左右的患者是因为炎症,如结核、细菌性脑膜炎和外伤导致脊髓供血不足,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萎缩,逐渐形成脊髓空洞症。另外,还有部分脊髓内肿瘤也可以出现这种病症。 该病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偶可起病于...
-
脊髓空洞症肌萎缩的保健措施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首先,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
-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基础保健措施
患者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要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如...
-
脊髓空洞症保健措施
...
-
脊髓空洞症(外科)
【概述】 1546年Esteinne首先描述本病,Charles第一次用脊髓空洞命名,是累及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疾患,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内有空洞形成。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病因学】 Greenfield...
-
脊髓空洞症介绍
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于1827年始应用脊髓空洞(Sy-rlng-omyalia)的术语予以定名。迄今病因尚未最后肯定。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单独一种病因所造成的一个独立病种,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
-
共济失调伴维生素E缺乏
共济失调伴维生素E缺乏起病年龄和临床症状也不同。较早起病者,共济失调开始于10岁以下至20岁左右,平均约9岁;晚起病者,在30~50岁间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本体觉和振动。 【遗传】AVE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散发。α-生育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