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偶发性肺结节诊断上的应用比较
CR/DR胸片作为基础的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肺部病变。结合先进的CAD软件,如IQQA-Chest,可显著提高对直径<2cm肺结节的识别、分析与确认能力。尤其在检测医生易遗漏的肺小结节及隐蔽部位结节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预计在未来,CAD将逐渐成为系列随访的必备工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
CT是诊断偶发性肺结节最常用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通过CT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结节及其边缘的微小血管结构。在评估结节良恶性方面,CT的表现明显优于胸片。针对关键技术,“切薄层,作增强,测数据,用软件”,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提醒,对于部分实性肺结节,积极随访观察其形态变化比单纯观察大小更为重要。
PET/CT通过观察肺结节的代谢高低,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具有显著帮助。其主要价值在于肿瘤的TNM分期、预后及治疗评价。虽然PET/CT是必要的补充手段,但并不常规使用。对于直径<2cm的肺结节,若其标准摄取值(SUV)在特定范围内,观察CT形态比代谢状况更为重要。
二、偶发性肺结节的CT定性与定形诊断原则
在CT影像上,肺密度模糊增加的现象称为磨玻璃影(GGO),可分为纯磨玻璃影(pGGO)和混合性磨玻璃影(mGGO)。这一非特异性表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性病变、局灶性纤维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以及肺小腺癌等。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CT上可能表现为FGGON。当肿瘤细胞沿肺泡壁附壁生长而无肺泡塌陷时,表现为pGGO;伴有肺泡塌陷时则表现为mGGO;完全呈实体性生长时则呈实性软组织密度的局灶性结节。
三、偶发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
在面对偶发性肺结节时,我们的处理原则是基于对其恶性概率的精细评估。这一评估考虑了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结节的体积大小、生长速率以及在CT影像上的表现形态。
当肺结节的恶性可能性较低时,我们采用CT随访的策略。如果结节在一个月内没有明显增长,或者持续两年以上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个结节是良性的。对于不同大小的结节,我们制定了明确的随访时间表:小于5mm的结节每六个月复查一次CT;5-10mm的结节则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而大于10mm的结节需要每个月或两个月就进行一次CT复查。
当评估显示肺结节的恶性可能性较高时,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解读CT影像。观察肺结节的形态比大小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密切注意结节是否出现�***某煞郑⒏萁峤诘纳に俣壤吹髡蜓映に娣玫氖奔浼涓艉妥苁奔洹�
对于检测到的非实性肺结节,除了观察其是否发展为实性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吸烟者的恶性结节生长速度通常比非吸烟者快。对于结节的测量,我们推荐使用容积分析,尤其是3D测量,以捕捉结节大小的细微变化。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CAD)将成为我们进行系列随访的重要工具。
如果结节的生长速度突然加快,或者体积变得更为实硬,这通常被视为恶性的征兆。在FGGON随访期间,一旦我们发现实性病灶,并且通过CT增强扫描确认为强化结节,或者发现了CT肿瘤微血管征,我们就应该避免无限期地继续随访。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推荐进行肺穿刺或手术切除,以免延误早期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