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为何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患者的讳疾心理。许多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忽视或避免就医,导致病情恶化而不自知。
癌症的早期症状常常与许多普通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这使得许多人在出现一些看似平常的症状时,并未意识到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从而耽误了早期发现和治疗。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忽视了平时的肿瘤预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强调,对于防癌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身体力行地做到预防。
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
孙燕院士分享了他的防癌经验: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生气、郁闷,以防情志失调。长期的心情压抑、肝气不舒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是预防癌症的重要一环。
要坚持回家吃饭,避免饮食不规律。长期在外就餐、饮食无规律会导致肠胃受损,长期如此可能诱发癌变。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坚持回家吃饭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要避免吃油炸食品、隔夜菜和霉变腐烂的食物。这些食品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诱发消化道肿瘤等。
除此之外,要保持体型,避免肥胖。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每年两次体检也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途径。坚决不吸烟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患癌。
过度摄入高脂食品、偏好肉类而忽视蔬菜,这些饮食习惯正在悄悄打开癌症的“大门”。想象一下,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个隐形的定时,容易诱发癌症的火花。吸烟人群的增加,更是让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数量不断攀升。性生活的混乱和HPV病毒的感染,也让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不良因素虽然看似可怕,但都是可控制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行动。
我们不能忽视一些被称为“癌前病变”的疾病,比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宫颈糜烂等。它们就像通往癌症之路上的警示牌,如果我们不及时处理,它们很容易发展成真正的癌症。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这些癌前病变,一定要早治疗,这是阻止癌症发生的重要一环。
孙燕院士在丰富的诊治经验中发现,癌症患者往往背负着共同的压力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和过度的竞争压力。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让癌细胞有机可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那么,该如何应对呢?孙燕院士建议我们不要过分折腾,不要钻牛角尖,凡事看开一些。做个“没心没肺”的人,不是说真的对事情不在意,而是指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好的身体。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恶性的“十大”早期征兆,帮助我们警觉身体的变化:
1. 身体的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出现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失的肿块。
2. 疣或黑痣出现颜色加深、迅速增大、伴有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
3. 出现持续性消化不良。
4. 吞咽粗硬物时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
5. 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出现肿块。
6. 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
7. 出现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
8. 月经异常,如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9. 久治不愈的溃疡。
10.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任何一种不适,特别是在持续较长时间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细微变化,因为它们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