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这个静悄悄的骨骼健康杀手,常常导致人们忽视其潜在的严重性。其引发的并发症,尤其是骨折,却是严重且常见的。骨折的发生部位往往集中在支撑身体重量的骨骼,如脊椎和髋骨。一次意外的摔跤,就可能让髋骨遭受骨折的厄运。尽管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技术日益精湛,但髋骨骨折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仍可能意味着长期的残疾甚至生命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摔跤导致的腕骨骨折的情况。还有一种更为隐蔽且疼痛难耐的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并不是由于明显的外伤所致,而是因为背部脊椎的脆弱,难以承受身体的重量,从而发生脊椎的压缩变形。这种疼痛剧烈的骨折,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恢复。
说到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我们不得不提及以下几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1. 脊柱压缩性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导致胸椎或腰椎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常常呈现“鱼椎”样或“楔状”样改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2. 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的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是受力较为薄弱的地方。这种情况在50-60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一次摔倒后手着地,就可能导致腕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
3. 股骨上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治疗较为困难的骨折类型。一次不小心的摔倒或下肢的旋转,都可能导致股骨上端的骨折。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患部疼痛、肿胀、瘀斑以及下肢的旋转、屈髋畸形、髋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
我们不仅要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还要了解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保护骨骼健康,预防骨折的发生,是保持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