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家庭建屋概念扼杀自主空间 何来谈性爱?
在繁华的都市之中,我们体验着一种独特的城市生活。在这高密度的人口和楼宇的挤压下,私密空间似乎在逐渐消失。有时,就连私密空间内的性,也在这拥挤的都市中隐约暴露。这种都市经验,从孩提时代起就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与英国注册建筑师黎隽维交流关于性空间的话题时,人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那些关于成长的记忆。不少人曾无意中撞破父母做爱的场景,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个大都市中,没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性需求变得隐秘而微妙。这是一种典型的香港式集体经验,性空间的模糊界线划分出了我们幽微的成长记忆。
黎隽维认为,性空间是每个人深切的日常体会,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在中国,一谈及性空间,人们总会联想到土地问题。黎隽维是少数从建筑角度探讨性空间的建筑学人。他提出,性空间包括氛围、空间质素和视觉表达等方面。
在中国城市中,性空间往往隐藏得深,如时钟酒店或隐蔽的公寓。黎隽维观察到,这些空间往往没有窗户,幽暗、封闭。他设想,未来十年二十年,有多少港人的下一代将在这样的时钟酒店中孕育生命?在一个没有窗户、只能短暂借用的空间里,制造爱情的结晶,是最真实的未来写照。空间和金钱的挂钩在中国尤为明显。
性生活不仅是奢侈享受,更是生活的基本。一所房屋的功能应该包括满足性生活的需求,这是现代主义建筑应该回应的基本生活要求。健康的现代生活需要空间来承载包括性生活在内的各个环节。
瑞士建筑师Hannes Meye的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体现。对于共居住宅的设计,黎隽维在其文章《性生活空间短缺问题》中提出了“原子家庭”的概念。随着子女的成长,这种设计面临的问题是他们需要独立的私密空间。为此,黎隽维提出了共居住宅的新类型,适合年龄和工作背景相近的年轻人合租。他们拥有自己的房间,而客厅、厨房和浴室则是共享的。他认为好的性空间不是指公共做爱的空间,而是谈情说爱的地方。在中国,寻找一个浪漫的谈情空间变得愈发困难,公共空间的压抑和禁忌让人们在寻找性空间时倍感困扰。
黎隽维呼吁建筑师在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现代主义建筑应该回应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性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摩登、进步的现代生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都市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以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