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易得的六种夺命癌
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每45人中就有1人可能面临癌症的威胁。乳腺癌、肺癌和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女性特有的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其发病率更是迅速上升。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科研人员正积极研发针对癌症的有效武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犹如拥有十八般武艺,对各种癌症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癌症基因型的检测和分类的引导下,个体化治疗正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在乳腺癌、肺癌等癌症的治疗上。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越早发现越好,当癌肿还在萌芽状态时,我们就展开攻击,早期癌症的治愈率极高,高达90%以上。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洪胜表示,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大幅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据他透露,接诊的最年轻患者年仅16岁。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激素水平高、抑郁、超重、家族史、生育年龄超35岁以及产后未哺乳等。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对乳腺癌的影响巨大,随着体重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和恶性程度都会增加。专家建议,女性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长期抑郁,因为研究发现长期忧郁的患者患乳腺癌的几率较开朗者高出5-6倍。专家也提到,及时调节状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帮助,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建议女性常规体检加上乳腺检查。40岁以下的女性可半年到一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可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李洪胜称,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如Ⅰ期乳癌患者中90%的女性都能够重新拥有健康。
宫颈癌也是女性面临的一大挑战。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科的陈丽贤主治医师表示,早期宫颈癌是容易治愈的癌症。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治疗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和性生活。而且,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的癌症。
宫颈癌的发病与早婚早育、性生活紊乱、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专家提醒,要警惕同房后出血,即使是少量的血也要注意,因为这可能是早期宫颈癌的症状信号。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病毒和细胞学检查。
对于一般女性而言,若连续两年细胞学筛查均正常,可以适当将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若在这两年中,病毒和细胞学筛查均呈阴性,那么可以将筛查间隔进一步延长至5至8年。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被称为“隐形杀手”的卵巢癌。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的发生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位列第三位。由于其缺乏特异性指标,且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六成患者在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治愈率也因此较低。
对于卵巢癌的防范,我们需要警惕一些常见的症状,如腹部持续肿胀、压迫感、疼痛、肠胃不适、进食困难或极易有饱食感、尿频或尿急等。对于卵巢囊肿患者,尤其是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应注意区分是生理性的囊肿还是病理性的囊肿。如果是后者,需要定期随访,以防恶性病变的发生。
对于擒拿卵巢癌这个“恶魔”,我们依靠的是科学的筛查方法。推荐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盆腔B超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的抽血检测。检查方法费用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接下来是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在40至60岁的女性中较高,尤其是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陈丽贤提醒,围绝经期的女性若出现月经不规律、月经时间延长、月经量时少时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绝经后有出血的女性更应该警惕,及时到妇科就诊。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35岁的女性每年一次的妇科B超妇科检查是个不错的选择,费用约100元。若有高危因素及上述症状,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在全球癌症死亡中居首位的肺癌,年轻病例、晚期患者增加,女性患者比例上升的趋势令人警觉。肺癌之所以致命,主要是因为其早期不易发现,中晚期疗效提升困难。非烟民所患的肺癌与烟民所患的肺癌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措施也应因人而异。
对于肺癌的防范,远离是关键。据统计,87%的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长期暴露在环境中的人,患肺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近年来还发现,三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婴幼儿的影响更为显著。
为了早期发现肺癌,4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检查,费用约150元。吸烟,尤其是烟龄超过20年、每日吸烟量较大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约500元),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警觉性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憋气、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肺癌的可能性。一旦怀疑患有肺癌,应尽早诊断、治疗。笑里藏刀的隐形杀手肠癌
在癌症的家族中,大肠癌可谓是一个“笑里藏刀”的隐形杀手。它常常在不经意间侵袭人们的生活,让人措手不及。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并认真对待,这个杀手其实是可以被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大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特别是在早期发现的情况下。据可靠数据显示,在优秀的医疗中心,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3%。其中,第一期的五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0%-95%,但第四期的生存率却大幅下降,仅为5%-10%。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进行治疗。
大肠癌并非一蹴而就,它遵循着一种正常的黏膜-腺瘤-癌变的演变路径。令人惊讶的是,统计数据显示,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逐渐演变而来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在腺瘤阶段就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就有可能有效地避免肠癌的发生。
虽然大肠癌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生活方式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专家指出,食物过于精细、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习惯,以及经常食用油炸、腌制食物,甚至缺乏体育锻炼都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一些肠道疾病患者,如肠道慢性炎症、息肉和腺瘤患者,血吸虫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等,也容易患上大肠癌。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大肠癌呢?答案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日常的检查开始,一般人群从5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每五年进行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肠癌史,检查年龄应提前至40岁。纤维结肠镜是最简单且直接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发现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以确定肿瘤性质。
当身体出现症状时,如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不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及贫血、消瘦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很多患者由于自我认为是痔疮、肠炎、肛裂等疾病,而未能及时就医。这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身体发出的任何不寻常信号,我们都应保持警惕。
大肠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个“笑里藏刀”的隐形杀手就不再可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