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小心“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人们的情绪也仿佛随之变得焦躁不安。据各大医院精神心理科反映,近期焦虑症患者数量明显增多,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愈发严重。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余金龙表示,进入七月以来,焦虑症患者的数量更是达到了六月的两倍,这很可能与持续的高温天气有关。
冬季人们更容易陷入抑郁,而夏季则焦虑情绪频发。研究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显著增强,容易导致人们情绪失控,出现摩擦或争执。
余主任指出,精神心理疾病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寒冷的冬季,阳光稀缺,抑郁症患者相对较多;而在炎热的夏季,焦虑症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容易生气和发脾气,因小事而与他人争吵。即使在健康人群中,高温天气也容易引发情绪波动。这是因为夏季高温使人的睡眠和饮食量减少,加上出汗增多,导致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情绪中暑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余主任强调,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应该重视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平衡。针对“情绪中暑”,关键在于自我调节。正如古人所言:“调息静心”。天气炎热时,更要保持心境清凉,避免过度抱怨天气,做到“心静自然凉”。
为了更好地解决情绪问题,余主任给出了几点建议:找到导致心情烦躁的具体原因;学会发泄负面情绪,比如运动、听音乐、找朋友倾诉等;调整饮食起居,多吃开胃食品,多喝水以排出体内的“痛苦荷尔蒙”,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心境保持清凉。正如余主任所言,所有的精神心理问题都需要结合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来解决。让我们在炎炎夏日里,保持平和的心态,远离“情绪中暑”。(实习编辑:卢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