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越多孩子心理越脆弱?
现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时显得异常脆弱,仿佛他们的心灵承受了过重的压力。这一现象的根源何在?又如何助他们走出心理的脆弱呢?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在上幼儿园时享受到妈妈的特殊照顾,但上学前班后这种照顾不再,竟因一次老师的批评而抗拒上学。一个7岁的孩子,因同学的一句无心之言,便拒绝与人交流,独来独往。这些孩子们为何如此脆弱?我们需要深入。
家长们的不当做法,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胆怯的个性。作为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长的过分保护下,许多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被阻止,参与活动的机会被剥夺。这样的成长环境慢慢泯灭了孩子们好奇、好玩的天性,养成了胆小怕事、懦弱的个性。
优越的家庭环境,也造就了一部分孩子自私的性格。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当在某事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失落,甚至做出异常的举动。
家长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孩子摔倒,家长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受点小伤,家长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去追究。这样的娇惯让孩子无法了解生活的艰辛和挫折的真正含义,稍遇挫折便不知所措。
过重的学习负担,可能让孩子丧失天真的童心。家长在智力教育方面格外较真,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可能会做出偏激行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世界方面可能变得残缺不全,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常常溺爱孩子,这也可能导致孩子脆弱的心理。
那么,如何让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呢?家长需要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家长不仅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乐观向上。有意设置障碍,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挫折,家长平时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他们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帮助,让他们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的脆弱怪圈,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飞翔。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