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血量过少应警惕
介绍月经量少之谜:何为月经量少及其潜在影响?
月经,这一女性生理周期中的自然现象,其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健康的秘密。今天,我们要的话题是月经量少。那么,什么是月经量少呢?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者经期缩短不足两天,都被称为月经过少或月经量少。通常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中的月经稀少。
面对月经量过少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量约为60毫升左右,低于30毫升则被视为过少。我们可以通过卫生巾的使用量来简单判断:若每个周期的用量不超过两包(10片/包),且每片都是湿透的,则可能属于月经过多;相反,如果每次一包都用不到,而且每片的血量很少,那就可能是月经过少。
月经量少往往与雌激素水平低有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变厚,为受孕做准备。若未受孕,增生的内膜会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使月经时出血较少。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关注和治疗,未来可能会影响受孕。
对于初潮后不久的少女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的。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尚未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因此经血量通常不多,而且月经周期也可能不规律。当遇到情绪紧张、环境改变、心理压力加大或其他突发情况时,也可能导致内分泌的暂时性紊乱,使雌激素分泌增减,从而影响经血量。只要这些暂时因素消失,月经一般可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女孩因挑食、偏食或为了减肥而减少食物摄取量,导致营养供给不足。但在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和热量来支持。如果吸收的营养不足以满足身体需求,也可能引起经血量过少或其他身体状况。这不仅可能影响子宫等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为未来埋下不育隐患,还可能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的下降,增加疾病入侵的风险。青春期少女应多学习相关知识,切勿因无知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如果月经周期稳定后,经血量持续过少且不是因为营养缺乏造成的,同时身体发育不理想(如乳房、臀部隆起不明显),则应引起警惕并尽快去医院就诊。检查雌激素水平,找出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补充雌激素,以改善月经状况。女性的月经健康不容忽视,让我们关注并保护好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