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 就和痛经说拜拜?
有的人经受着微微的隐痛,有的人则感受到下腹部如绞的痛感,甚至有些人痛到脸色发白、大汗淋漓,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一种说法:分娩之后,痛经会自然痊愈。
吴女士是一位32岁的杂志社编辑,她年轻时一直被痛经困扰,每次经期都痛得无法动弹。当她生下宝宝后,月经来临时的疼痛竟然真的消失了。她感到十分欣喜,验证了这句老话的真实性。
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王女士是一位34岁的汽车销售员,她第一次来月经时就痛得无法起床。虽然她曾被告知生完孩子就不会再痛经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她有一个两岁的宝宝,但痛经的症状却变本加厉,每个月都要经历三五天的剧烈疼痛。她正在寻求中药调理,对痛经深感无奈和愤怒。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经历痛经,而有些人却不会呢?痛经实际上受到体内激素、药物、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调节机制十分复杂。婚后或生育后,大多数人的痛经会自愈。这是因为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不能顺利地流出子宫颈口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妇女分娩后,子宫口会变得松弛,使得经血和剥脱的子宫内膜容易排出,因此痛经会消失。
引起痛经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子宫过度后倾后屈、畸形(如子宫纵隔等)、阴道畸形、处女膜狭小、骨盆肿块、附件炎等。女性朋友们不能只是等待结婚和生育,而应该去医院妇产科进行全面检查,对因施治。这不仅是为了治疗痛经,更是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引起痛经的疾病,也是为了结婚和生育的需要。
如果经检查没有生殖器官的病变,痛经属于“原发的”,那么应该从精神心理上解脱自己。紧张、恐惧、疑虑会增加痛楚,而放松、坦然则会减轻不适。避免湿冷、注意休息、观赏文娱节目和体育比赛等也有药物所不及的功效。
对于由子宫发育未成熟导致的痛经,随着年纪的增长和子宫逐渐发育成熟,这种痛经在分娩后可能会消失。在怀宝宝前以及宝宝出生后这段时间里,妈妈们更加注重身体的调理,体质得到很好的改善,内分泌也逐渐正常。这时候,就会出现分娩后痛经症状逐渐消失的情况。如果是这两种原因导致的痛经,生完孩子可能就真的不痛了。宫颈梗阻与子宫位置异常引发的痛经困扰
许多妈妈在分娩前都经历过痛经的折磨,这种痛苦往往源于子宫口狭窄,导致月经引流不畅。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无法顺利流出,从而引发痛经。幸运的是,有些妈妈在生育后,子宫口的狭窄状况得到缓解,痛经也随之减轻,甚至消失。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中的成长过程,使子宫逐渐胀大并软化子宫颈管,为分娩创造了条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通过也有助于扩张狭窄的子宫颈管。
并非所有因子宫口狭窄和子宫位置异常导致的痛经都能通过生育缓解。对于这两种原因引发的痛经,妈妈们可能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情绪因素与痛经
除了生理因素外,情绪不稳定也是导致痛经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都会加重痛经的症状。对于妈妈们来说,生活中的压力、与家人的关系紧张、对宝宝的担忧等都可能引发情绪波动,从而加重痛经。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对于缓解痛经至关重要。
月子期间,新妈妈们常常面临各种情绪挑战。过度的悲伤、忧虑、迎风哭泣等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如果不注意调节情绪,长期下去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痛经症状。
风寒潮湿与痛经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妈妈喜欢吃冷饮、喝冰水以降温。这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天气虽然热,但并不能改变个人体质。频繁摄入冷饮、冷风直吹等容易导致风寒侵入体内,加重子宫内的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痛经。夏天是妇科疾病的高发季节,潮湿闷热的环境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频繁使用冷水洗澡也容易导致妇科疾病的出现。
给痛经女性的建议
为了避免和缓解痛经,女性朋友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月经期间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
2. 尝试饮用红糖水,它具有温里作用,有助于疏通筋脉,促进月经排除。
3. 痛经时可以尝试在下腹放置热水袋进行热敷。
4. 月经来临前一周,可以喝益母草颗粒或红枣水来缓解痛经,但需注意月经来后需停喝。
对于痛经问题,妈妈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调节情绪和生活习惯,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保持身心健康是缓解痛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