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不一定疼在心脏?心脏病的小常识盘点
关于心脏病的小常识及其对于小儿的特别注意事项
心脏病,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它的症状并不明显,甚至可能被我们忽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心脏病的小常识,特别是对于小儿,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心脏病的症状并非只体现在心脏部位,还可能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用力导致的疲劳感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往往被人们忽视。除此之外,手背或脚踝出现的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血症的症状。流感症状持续不改善也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信号。
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研究发现,严重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也有所增加。手指或指甲发青可能是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也是心衰的明显症状。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也可能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对于女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如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等。
再来看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和氯,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的饮食一定要偏淡些,避免食用含盐量过高的食品。
不宜多吃巧克力等甜食。心脏手术之后,当小儿不愿意吃饭时,家长不应强行塞巧克力给小儿吃。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热量很高,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与小儿的正常需要量相差很大,多吃巧克力易造成小儿消化不良、大便秘结、食欲减退。
不宜多吃罐装饮料和冷饮。目前市场上的罐装饮料成分主要是糖或糖精、香料、色素和水,营养不足。而冷饮会使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对心脏也有一定影响。
心脏病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了解相关的小常识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小儿,我们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甜食和冷饮,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孩子们总是喜欢品尝各种美食,其中冷饮尤为受欢迎。对于那些经历了大手术的小患者们来说,他们的消化器官正在恢复调整阶段,此时他们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术后患儿的家长们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过冷的食物进入孩子的胃内,会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这不仅会影响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还会降低消化道的杀菌能力,使孩子更容易受到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家长们应避免给孩子食用过冷的饮料和食品。
术后恢复期间也不宜盲目进补。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会给他们喝参汤。虽然人参具有强心壮体、补气生津的功效,但不同的人参种类具有不同的性能,如果不当服用,可能会引起胃口减退、鼻子出血、烦躁不安等症状。家长们在给孩子补充营养时,应该谨慎选择,避免盲目进补。
除了人参,还有许多补品也不适合生长发育期间的孩子。家长们在选择孩子的食品和补品时,应该充分了解其成分和功效,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来做出选择。
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盲目进补和不当饮食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要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