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的母亲 想我的母亲 阅读答案 风木之悲
《想我的母亲》是梁实秋笔下的回忆散文,其中的"风木之悲"四个字,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哀思。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散文的世界,感受那份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一、"风木之悲"的文学解读
"风木之悲"一词,源自《韩诗外传》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寓意着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在梁实秋的笔下,"风木之悲"成为他对母亲早逝的深深遗憾和无尽思念的载体。文章开篇便以此奠定全文的哀思基调,与结尾的"惨痛惨痛"形成呼应,使人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二、母亲的多面形象
在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是多维的,丰富的。她是一位教育启蒙者,幼时与舅父们苦读的经历,让作者"惕然心惊不敢荒嬉"。她出身于杭州的书香门第,却为了家庭放弃了进修的机会。她是一位辛劳养育者,为11个子女操劳,那些"边洗边打边笑"的生动场景,让人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她也是一位传统孝道的践行者,旧式儿媳的艰辛和隐忍品格让人敬佩。
三、艺术表现手法
文章的艺术特色也十分鲜明。通过白描手法,如"炒冬笋浇花雕酒""梳小辫用刨花水"等生活细节的描绘,使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欢快场景与悲怆追忆形成强烈对比,如洗澡时的嬉闹与失去母亲后的哀思,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失去母亲的痛苦。文章的语言风格平实而深情,如"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感激之情。
《想我的母亲》是一篇充满深情的回忆散文,通过对母亲的回忆和描绘,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而"风木之悲"的慨叹,更是对母亲最动人的注脚。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温暖,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