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性启蒙老师:父母
在探寻成年人在择偶时的深层次原因时,我们发现其与童年时期的经历紧密相连。实际上,当我们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众多情侣时,会发现许多人的选择似乎与其父母有着奇妙的相似性,在年龄、相貌或是气质、风度、习惯、爱好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匹配度。这种奇妙的相似性并非偶然,它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恋父或恋母情结。换句话说,我们的潜在择偶对象往往是我们父母形象的延伸或投射。
父母的影响力在孩子性别认同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前就已经对性别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要更改这种认识会变得十分困难。从出生开始,孩子们就受到父母形象的影响,男孩天生就会欣赏父亲的力量和宏亮的声音,女孩则更羡慕母亲的温暖怀抱和独特的女性气质。如果父母各自展现出典型的男性或女性特质,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和学习相应的行为。
如果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比如父亲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母亲展现出过于男性化的特征,这都会扰乱孩子的性别认同和偶像崇拜的确立。例如,如果男孩在模仿父亲的过程中,目睹了母亲对父亲的训斥,使他感到父亲的屈辱和对母亲的畏惧,这可能会导致他对女性产生恐惧或排斥的心理。
心理学家的调查也显示,缺乏父爱的家庭,无论是单亲抚养、海员家庭还是长期父子分居的家庭,孩子们的发育都存在问题。这些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胆小、易受惊吓、烦躁不安、多愁善感等症状,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精神抑郁的情况。对于男孩来说,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当他们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时,就会开始模仿父亲的行为,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女孩来说,父爱的重要性不仅超过母爱,而且父亲几乎代表了整个异性世界,对父亲的看法可能会影响她们对异性的态度以及一生的人生观。
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性关系。如果父母之间经常矛盾重重、争吵不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也会使孩子对理想中的爱恋对象感到迷茫。同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如经常打骂、虐待或放纵,也会带来同样的后果。父母长期分离、离异或一方去世造成的家庭缺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支持,也会影响到孩子性别的健康发育。如果儿童长时间与成年人或老年人生活在一起,而缺乏同龄玩伴,可能会产生对特定成年人或老年人的崇拜和依恋心理,甚至可能发展为不正常的恋老人癖倾向。
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角色对我们的择偶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寻找人生伴侣时,我们可能会无意中寻找那些与我们父母有相似特质的对象,而这种选择背后隐藏着我们对家庭、对两性关系的深层次理解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