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须知:当心盆腔瘀血症
盆腔瘀血症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尤其是多产妇女的综合征。其成因多样,包括怀孕、输卵管结扎术、便秘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盆腔静脉回流障碍,引发盆腔静脉丛的瘀血和扩张。主要症状包括下腹部坠胀、腰骶部疼痛、疼痛、尿频、痛经、月经紊乱、白带过多,以及极度疲劳等。
盆腔瘀血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其症状涉及范围极广,体征上与其他某些病变混同,常造成临床诊断上的困难。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特点以协助诊断。例如,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有过生产或流产史,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习惯性便秘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妇女或绝育术后妇女出现慢性盆腔疼痛时,也应考虑盆腔瘀血症的可能性。
本症的临床特点可归纳为“三痛两多一少”,即小腹坠痛、低位腰痛、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疼痛在月经期加重、晨起症状轻傍晚加重、喜温怕冷等症状。因疼痛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患者有焦虑情绪,出现经前期乳房肿痛及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在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方面,腹部检查可能仅发现压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大多光滑,亦有糜烂者。子宫稍大或正常,多为后位。B超检查可能显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子宫呈后倾位,可见子宫两侧或后方显示粗细不等的管状无回声区,提示子宫静脉曲张或卵巢静脉曲张。盆腔静脉造影则是一种辅助诊断瘀血症的方法。
治疗盆腔瘀血症的原则是轻症者给予卫生指导、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及对症镇痛治疗,重症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轻症患者可通过卫生指导、改正生活习惯、做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方式进行改善。中药治疗根据“通则不痛”的道理,以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口服、保留灌肠、中药外敷等手段均有一定的效果。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因性因素、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因素、有无生育要求、是否有并发症等综合因素考虑手术治疗。解热镇痛剂布洛芬也常用于对症治疗。
盆腔瘀血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疾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改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改善盆腔血循环,缓解病症。如何有效预防盆腔瘀血症:深入了解并采取行动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盆腔瘀血症可以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我们需要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提倡适龄婚育,避免早婚、早育。建议两次生育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至少3-5年,让生殖器官在解剖、生理及血管性能上得到充分的恢复。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下一代的负责任。
推广科学的避孕方法,降低计划外怀孕的风险,减少流产次数。流产后,女性需要特别注意休息,因为流产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我们还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大便的通畅,常做提肛运动,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这些都有助于盆腔静脉的回流。对于产后妇女来说,推广产后体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避免习惯性的仰卧位睡眠,提倡两侧交替的曲腿侧卧位,这样有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对于某些轻症的盆腔瘀血症患者,这种睡眠方式甚至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无论你是从事何种工作,都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对于长时间站立或坐立工作的人群,更应适时地进行工间操或适当的活动,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
预防盆腔瘀血症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采取行动。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科学避孕、重视体育锻炼、注意产后卫生和日常的生活习惯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盆腔瘀血症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