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对教师夫妇共同庆祝50年金婚

健康新闻 2025-04-17 14:00健康新闻www.xiang120.com

当年床拼拼,今朝再续佳缘:复旦金婚盛典

为了筹备这场独特的婚礼盛典,复旦大学的退管会已经忙碌了半年。经过统计,竟然有287对教职工即将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其中不乏年龄高达94岁的长者,甚至还有一些夫妇早已到了钻石婚的年龄。

回首往昔,这些即将步入金婚殿堂的夫妇们,当年条件艰苦,仅仅在民政局登记领证后,便简单地将两张床铺拼凑在一起,便算是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喜宴,没有华丽的结婚照,他们就这样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在复旦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为国家和学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次活动,既是对他们人生历程的肯定和赞赏,也是对年轻人树立白头到老榜样的契机,更为复旦的百年校庆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为了确保这次盛典的完美呈现,退管会的老师们精心策划了每一个环节。为了让老夫妇们穿上最显气派的衣裳,唐装成为了首选。从上门摸情况、量尺寸,到请老同志试穿,每一位老师的辛劳都可见一斑。拍照环节更是感人至深,专职摄影师杨光亮先生肩负重任,用镜头记录下了每一对夫妇的幸福瞬间。尽管有些老教授身患疾病,无法下楼拍照,但杨光亮不畏辛劳,亲自上门为他们拍照,弥补了缺憾。

说起老教授们的奉献,真可谓“孜孜不倦”。历史学系的汪熙教授虽已85岁高龄,但他仍坚持学术研究,每年撰写一两本书。他更是与同龄的老伴董幼娴一起试穿唐装,回忆起当年的结婚情景。在那个年代,他们在美国艰苦求学,没有任何喜宴,只是简单地拍张照片、举行仪式便结为连理。如今回首往事,他们依旧满脸幸福。汪熙教授表示,当年他们选择回国并非追求安逸的生活,而是心中装着建设祖国的信念。

这场金婚盛典不仅是对老夫妇们过去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祝福。老夫妇们之间的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每一位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奉献。这场盛典不仅是一次婚礼的庆祝,更是一次对爱情和奉献的致敬。今天,董老师提及的金婚婚典充满了喜悦与感慨。历经无数风雨,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甜蜜的时刻,这真是一场梦中之梦。董老师满怀感激之情地说:“真是做梦也想不到,那么多苦难都度过了,如今能再次重温甜蜜时光,太感谢学校了!”

在这场盛大的庆典中,有一对夫妇格外引人注目复旦经济系的袁辑辉和王爱珠夫妇。袁辑辉老师出身名门,他是袁世凯的曾孙。他对社会的贡献卓越,解放后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所、第一本社会学杂志都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

回顾这对夫妇的历程,王爱珠总结了他们的五十年结合为五个“同”:同属羊、同窗、同教、同研、同职。他们在复旦从教的五十年里,不仅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也是生活中的恩爱夫妻。今天,他们为自己执教五十年的新书《同爱共辉》举行首发仪式,也为自己的金婚纪念这一重要时刻留下了美好回忆。

回想半个世纪的沧桑历程,一切都显得尤为珍贵。当年他们结婚时,没有豪华的婚宴,只是一顿简单的饭食。房间是学校借来的,母亲送的锻被和一套餐具就是他们所有的家当。与今天的隆重庆典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这鲜明的对比见证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复旦的稳步前进和退休老人生活的日益改善。

袁辑辉和王爱珠夫妇作为老年学研究者,为老年人提供了五条建议“五个要”。健康是核心。他们强调要追求健康长寿而非仅仅长寿。要糊涂点、潇洒点,不要斤斤计较家务琐事。第三,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烦恼。尽管要有这样的心态并非易事,但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是不可或缺的。第四,“有一个老窝”也很重要,有自己的家能带来归属感与安全感。“学笑跳叫俏”,不断学习、保持乐观、适度运动都是健康生活的关键。这对夫妇的养老良方无疑是给所有老年人的宝贵建议。

这对金婚夫妇的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的生活历程,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他们的经历和建议让我们更加珍视生活、关注健康并拥抱快乐。在这充满喜悦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拥有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晚年生活。(责任编辑:谭静宇)

上一篇:重金属超标 这样“吃”掉体内毒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